将进酒为什么读qiang 《将进酒》拼音版原文
《将进酒》中的“将”字应该怎么读?
在《语言学》的探索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引议,那就是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将”字,究竟应该如何发音?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曾在《开讲啦》节目中,错误地将这一字读作“jiāng”,引起了许多观众的质疑。特别是很多90后朋友们,在中学时学到的语文教材中指出,“将进酒”中的“将”应读作“qiāng”。教材的解释认为,这里的“将”带有“请”或“愿”之意,因此应按其古音“qiāng”来读,意思是“请你再喝一杯酒”。
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在一段中对此作出了澄清。他指出:“《将进酒》并非李白自己命名的诗题,而是借用了古乐府的题目。而如今一些人,仅凭零星的资料,便自以为是地提出‘将’应读‘qiāng’,这显然是对历史的片面理解。”为了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复杂性,我们必须从这两种读音的历史渊源入手,进行详细分析。
最早对“将”字进行分类解释的是1908年编纂的《辞源》一书。在这部工具书的第二册中(商务印书馆1985年修订版),第874页对“将”字的发音做了详细标注,列出三种读音:
jiāng(平声)
jiàng(去声)
qiāng(平声)
而在同书的第876页中,关于“将进酒”这一词条,虽然提到了“将”字的不同读音,但并未标注“qiāng”这一选项。《辞源》坚持认为“将进酒”应读作“jiāng进酒”。
事实上,“将进酒”作为一个读作“qiāng”的说法,最早见于1970年编纂的《汉语大辞典》。在该词典的第7卷第810页,出现了对“将进酒”一词的新的诠释,标注了数字3,提示“将”字应读作“qiāng”。《汉语大辞典》还指出,《将进酒》是古乐府“铙歌十八曲”中的一部分,且此题目最初并非李白所创。这一点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解题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尽管郭茂倩的注释仍未明确指出读音问题,但他所描述的“将进酒,乘大白”无疑透露了酒宴的欢乐氛围。
那么,“将进酒”中的“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古乐府的用法中,“将”字通常有“请”或“愿”的意思,因此可以理解为“请再喝一杯”,这时“将”字读作“qiāng”似乎符合语境。值得注意的是,古诗词中的“将”字,一般用于固定的句式搭配,比如“将子无怒”“将子无死”等,强调的是祈愿或请求的语气。但若按照这个规律,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将进酒,杯莫停”就显得有些不合逻辑,因为这里的“将”显然没有搭配一个明确的宾语和谓语。
从语法结构和句意的角度来看,很多学者仍认为“将进酒”应该读作“jiāng”。因为在古代诗词中,“将”多用来表示未来的动作或状态,即“将要”。换句话说,这里的“将”表示的是“即将、将要”的意思,而不是单纯的“请、愿”。按照这种分析,李白的《将进酒》在读音上更倾向于“jiāng进酒”。
我们也可以从《将进酒》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流传版本中得到一些启示。《将进酒》并非李白的一次定稿之作,而是他在不同宴席上即兴创作的诗篇,反复修改并最终定型。现今流传下来的《将进酒》版本,实际上是经过了无数次润色和变化的。在敦煌遗藏中,有几份残卷是比较接近原始版本的,比如B2544、S2049和B2567等。其中B2567的版本质量较差,保留了许多草稿般的元素,甚至连诗题都不是“将进酒”,而是“惜樽空”。这表明,在李白的最初创作中,诗歌的主题更像是对空杯的惋惜,而非后来的豪饮场面。
那么,李白为什么会使用“将进酒”这一标题呢?我们可以推测,他将“惜樽空”这一想法进行扩展和修改,最终形成了“将进酒”的主题。而这一题目,实际上源自于《前有一樽酒行》,李白在其中以酒为媒介,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对青春的叹息。两者虽然情感上相似,但《将进酒》在形式上更为激烈,反映出的是李白在宴席上渴望尽情释放自我的心情。
“将进酒”中的“将”字究竟应该如何读,其实并不需要太过纠结。我们应当从诗句的本意出发,结合古典诗歌的修辞惯例来分析。正如历代诗人所写的“将进酒”一类诗句,它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一种未来的行动,表达的是“将要”的意思,而不是祈使或请求。从整体上看,读作“jiāng”更为符合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虽然“将进酒”中的“将”字,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语言演变,曾引起过不同的解释,但通过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将”,应读作“jiāng”。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