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繁体字怎么写 于的繁体字是於还是扵


最近,一句出自《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关于这一表达的准确性,不少人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那么,原文中的“斯人”与“是人”究竟该如何理解呢?想要搞清楚这一问题,翻阅原文,追溯历史版本是最佳途径。

巧合的是,字节跳动与北京大合推出了一个古籍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该平台已收录了大量经典古籍,其中包括《孟子》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文献。通过在平台上搜索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绝大多数古籍版本使用的是“是人”这一表述,而仅有极少数版本在相似语境下选择了“斯人”。

以汉代赵岐所注解的《孟子》为例,这本《孟子》采用了“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的说法,出现在《孟子》卷十二的《告子章句下》中。从平台提供的原文影像资料来看,赵岐的注解本明确使用了“是人”,这也与平台中大多数版本一致。

许多其他古代文献中的表述也一致使用了“是人”。例如,战国时期荀子所著的《荀子》,在《荣辱篇》中就使用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宋代司马光的《温国文正公文集》、南宋陆九渊的《象山先生》、明代王守仁的《阳明先生集要》等诸多经典,也都沿用了“是人”这一表达。

并非所有版本都一致。一些较为特殊的版本中,使用了“斯人”一词,最为典型的例子出现在元代的《秋澗先生大》中。这本书的表述有所不同,原句为“天之降大任,扵斯人也”,其中在“天”和“降大任”之间增加了一个“之”字,稍作修改。

对于热爱古籍的朋友们来说,想要深入了解这些经典内容,可以访问“识典古籍”平台,进行更多探索。目前,该平台已上线约390部经典古籍,涵盖了《四部丛刊》中的重要作品,累计字数超过三千万字,并且免费向公众开放。未来,平台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继续进行更多古籍的数字化整理工作,目标是实现一万种古籍的智能化处理,覆盖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核心书目。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识典古籍”平台目前已投入使用,但它仍处于测试阶段,平台方非常欢迎用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这项公益产品,帮助更多人更好地接触和研究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