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满园关不住 什么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游园不值》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之手,描写了他在春日里游园时的所见所感,细腻生动,充满了诗意和深意。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互动,以及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失落。
据传,叶绍翁曾去拜访一位朋友,正巧友人不在家。于是,他站在院门前等候,轻轻敲了敲门,却始终无人应答。站在外面,他感叹道:“或许是主人怕我的鞋子弄脏了门前的青苔,不愿意让我进入。可是,春天的景色怎能被轻易关住呢?你看,那枝红杏就悄悄地伸出了墙头,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春意。”
如今,提到“红杏出墙”,许多人可能立刻联想到婚外情或者某种不正当的关系,带有一丝贬义。原本的诗意却完全不同,充满了对美好和高洁的赞赏。在叶绍翁的诗中,这“红杏出墙”不仅是景物描写,它还承载着更深层的情感与意味。春天的杏花,虽在院墙之内,却依旧以勃勃生机向外伸展,象征着一种无法被束缚的美丽和高洁。
诗中的“红杏出墙”,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越轨或越出常规,而是对隐士品格的一种隐喻。它指的是一种不受拘束的美好和品行,就如同墙头的杏花,无论怎样被掩藏,最终也无法阻挡它的绽放。
后来,其他一些诗人也用“红杏出墙”作为描写春天景象的题材。金代的刘豫在《杏》中写道:
竹坞人家濒小溪,数枝红杏出疎篱。
门前山色带烟重,幽鸟一声春日迟。
这首诗中的杏花同样富有生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充满着自然的气息。而陆游在《马上作》一诗中,也描绘了类似的景象:
平桥小陌雨初収,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栁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这几位诗人的“红杏出墙”,依旧表达的是春意盎然,花开盛放的美好场景。即便是在围墙的限制下,杏花依然突破了束缚,展现了生机与美丽。这种意象,充满了自然和生命的力量。
回到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嫌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来到友人的院前,轻轻敲门却无人回应。或许是主人不想让他踩坏了门前的青苔,特意不开门。这里的“苍苔”一词,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还蕴对主人品德的暗示。正如《陋室铭》所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象征着一种安静、清雅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个细节,诗人暗示主人可能生活在一种清高、简朴的境界中,避免了世俗的干扰。
而“红杏出墙”则是诗人通过眼前的景象,抒发自己对主人高洁品格的赞美。杏花虽受限于院墙,却依然向外伸展,象征着内心的清高和无法束缚的美好。在这里,它也有着提醒主人“声名难掩”的寓意,似乎在暗示:即使你选择隐居不见人,但你内心的高尚与风采,依然难以掩盖。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清高生活态度的理解与钦佩,同时也带有一丝微妙的批评。正因为如此,“红杏出墙”在这里,既是对隐士品德的高度赞扬,又在某种程度上,隐对他避世态度的某种提醒或微词。
可以看出,“红杏出墙”原本并不是我们今天常理解的贬义词。它是古代诗歌中一种极其优美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美好的不受束缚,蕴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方式理解这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而非随意曲解或调侃。
通过《游园不值》这首诗,叶绍翁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园景,更通过巧妙的象征手法,传达了他对隐士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感悟。而“红杏出墙”这一意象,最终成了诗歌中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符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