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砖是什么意思 欢迎拍砖是什么意思


怀念奶奶:那束光,永远照亮我的心灵

文/张宜霞

早在几个月前,我便开始酝酿一篇关于奶奶的文章。想写奶奶,却总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每次提笔时,眼泪便模糊了文字。这篇文章,我从三月开始构思,四五月间整理回忆,六月定稿,七月修订,终于在《齐鲁壹点》于2024年7月30日发表,短短几天内便收获了超过三万的阅读量。随即,《山东金融文学》也在次日将其推荐给了读者。

写奶奶的故事,是我心中长久以来的渴望。记忆中,奶奶的一切都充满温暖与光辉。虽然多年的岁月已让她远去,但那份亲情与爱的光辉,却一直伴随着我。弟弟曾帮助我回忆奶奶常说的话,妹妹则逐一修改了我文章中的错别字与标点,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我还咨询了几位文友,他们的反馈与启发让我更好地完善了文章。最终,这篇纪实性的作品成型,内心的那份感动与敬意也得到了安顿。

文章发布后,我收到了贾和乌延永安两位老师的评价,他们对我的写作给予了高度赞扬。文友们在X里热烈讨论,纷纷表达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动。贾通过语音详细地分享了他的读后感,我将他的意见记录下来,并根据他的建议进一步修改文章。朱总在文章的赏评中,也将我的作品作为重点进行了分析和推荐。我逐一整理了大家的评论与建议,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贾的赏评:

贾在聆听我的文章后,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予了深刻的评价:“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奶奶。对于我们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奶奶的形象是温暖而朴素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奶奶总是无私地为家人奉献着她的爱。她们大多穿着裹脚布,生活简朴,但她们带给我们的温暖,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

他提到,那时家里生活困顿,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和奶奶围坐在火炉旁,烤烤棉袄、棉裤,哪怕是一顿简简单单的炒鸡蛋,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贾继续说道:“我们写亲情时,更多的是关注父母,而对奶奶的记忆往往被遗忘。其实,奶奶与孙辈之间的亲情比父母还要深刻。遗憾的是,在我们渐渐长大的时候,奶奶早已离世。那时,我们还没有能力回报她们,直到有了些许的经济基础,却发现她们已经不在。”

他还特别提到了文章中奶奶的一些细节,如织布、纺棉花、讲歇后语和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些记忆都让我触动不已。他赞赏我在文章中不仅描写了那个时代奶奶的普遍形象,也融入了我个人对奶奶的深刻记忆和情感。

关于文章结构与语言:

贾特别指出了文章的结构安排,认为按照时间顺序写奶奶的故事非常得当。他建议,在结尾部分,可以稍作调整,把情感爆发的段落提前,而将总结性的部分放在后面,增加文章的情感层次感。他还提到,大哭一场时使用省略号比句号更能贴合情感的流动,给读者一种未尽的、哽咽的感觉。

他最后强调,这篇文章所展现出来的真情实感,是许多人能够共鸣的。读过之后,想必每个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自己奶奶的身影,这种共鸣感是文学作品最美好的部分。

文友们的反响:

文友们的评论也让我十分感动。陈玲称这篇文章是“一段半个世纪前亲情大爱的故事”,她表示,文章的语言独特,细节生动,读后不禁泪目。秦鹏程则表示,写这样一篇文章需要巨大的勇气,他感叹这篇文章是五十多年的积淀,而刘德民则认为文章没有过多抒情,但却每一句都充满着沉淀的深情。

永新则对文章的结构提出了类似贾的看法,他认为文章的最后两段可以交换位置,这样情感的表达更有层次感。他也强调,奶奶的爱并不仅仅局限于亲生关系,这种超越血缘的爱让文章更加打动人心。

乌延永安老师的点评:

乌延老师在阅读完文章后,特别提到开篇的哲理性句子,“失去了的、远去了的,反而更美好。比如老院、老井、老枣树”,这一句话道出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他指出,这篇散文不仅讲述了奶奶的故事,更通过回忆和反思,让读者感受到那份逝去的亲情与岁月的深情厚意。

结语:

在这篇文章的创作过程中,我不仅回忆了奶奶的种种,还感受到了来自亲朋好友、文友们的无私帮助与鼓励。每一条评论,每一段建议,都让我更加坚定了写作的信心。这篇文章,承载的不仅是我对奶奶的思念,更是对所有曾经为家庭奉献一生的长辈们的敬意。

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人。我重新找到了与奶奶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也希望它能引起更多人对亲情的思考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