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南川古镇最出名的三个景点
古花坝,这个名字一听就给人一种与花相关的联想,但实际上它与花没有太大的关系。根据当地老人的说法,古花坝的名字源于其地形——一个古老时期形成的洼地。这个洼地面积广阔,约有千亩之多,早期的先民们称之为“洼坪坝”,简称“洼坝”。由于洼坝的形成已经有很长历史,便将其命名为“古洼坝”。到了明末清初,大量外来居民的迁入,大家用谐音将“古洼坝”改称为“古花坝”,这便成为了如今我们熟知的名字。
古花坝之所以成为古花镇的商业中心,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古花镇的前身是元村场,元村场位于今天的古花镇元村一带。清朝同治年间,南川县将风洞、回龙、元合三个小场合并,设立了一个新的大场。由于元村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地方,合并后的场地就设在了这里,并且更名为“元合场”,象征着三个小场合并而成。
到了清朝宣统二年,元合场升格为元合乡。随着清朝的,当地军阀的崛起,也促使了乡镇结构的变革。为了增强安全防范,元合乡成立了地方民团,乡下设有“甲兵”,民团和甲兵联合保卫地方,元合乡因此更名为“联保”。1941年,联保的名称似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或因时局变动而被改变,元合乡又恢复了原名“元合乡”,其场镇依然在元村。
后,元村乡在行政区划的调整中,隶属于南川县第五区。1953年,元村乡从中分出风洞、回龙两个乡,然而到1955年,这两个乡又重新并入元村乡。那时,乡镇的合并与分设频繁得如同游戏般,很多地方的乡长甚至连职位都没做几天就被撤换。1958年,元村乡被改为元村公社,位于这里的交通逐渐有了改善,公社所在地的元村也成为了当时的交通枢纽。
随着410省道的建设,元村公社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这条道路连接了南川、正安等地,让元村公社的经济逐步有了起色。尤其是70年代,元村公社办公地点迁至省道旁的古花坝,逐渐推动了该地的商业发展。1992年,元村乡正式更名为古花乡,成为了新的行政单位。
古花乡的辉煌时刻大约是在它升格为“镇”之后,虽然古花镇的面积达到5公里,但当地的常住人口只有大约1.3万人,这在全国范围内算是一个典型的“小镇”。而古花坝地区的总人口更少,甚至不到400人。如果按照现代的标准,这样的地方往往会被合并或裁撤,成为一个新设的大村。
古花镇地处南川区东南端,和贵州的正安县、道真县接壤,历史上曾是重要的边贸集市。这里虽然偏远,但依旧保留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元村的老街依旧见证着古花镇的变迁。尽管古花镇远离城市中心,距离南川城区约有60公里,但这里的自然景观却令人叹为观止。古花镇位于金佛山东南端,森林覆盖率极高,气候宜人,成为许多人向往的避暑胜地,尽管这里的交通条件曾经相当落后。
对于很多外来游客来说,古花镇可能并不十分引人注目,但它却有着独特的魅力。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色,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元村老街是古花镇历史的缩影,而露天矿工遗址则记录了镇区的工业历史。鱼梁峡、广袤的原始森林,更为古花镇增添了无穷的自然美感,堪称天然氧吧。
尽管古花镇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经济发展仍显乏力。虽然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但由于生产资源相对匮乏,人口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古花镇的户籍人口约1.3万人,但常住人口仅为0.9万人,青壮年大量,这也反映出这里的生存压力。如今的古花镇,尽管温饱不再是问题,但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未来的出路,仍然选择离开家乡去外面闯荡。
来到古花镇,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点,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镇上的陆石雕像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陆石,原名康道成,是近现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川南早期的家。他的历程波折重重,为了安全起见,他改名为“陆石”。新成立后,陆石曾在北京担任职务,虽然具体职位不详,但能在首都担任要职,显然不简单。如果有机会来到古花镇,不妨去参观一下陆石的雕像,了解一下这位曾为事业奋斗的文学巨匠。
古花镇虽然地处偏远,但却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尽管这里的人口稀少,但依然保留着赶集的传统。若有机会,想要体验一下这座小镇的赶场气氛,感受一下古花镇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可能会收获一段难忘的旅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