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冷的月份 北方最冷的时候是几月份


今天迎来了小寒节气,这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月6日清晨,泰安气象台发布了最新天气预报,早晨五点的气温为零下4.8度,白天气温将在5度到零下8度之间波动。

紧接着小寒之后,就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正如古人所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从小寒到大寒的这段时间,气温是全年最为严寒的时期,民间常有“冰上走”与“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俗语,形象地描绘了这段时间的严寒天气。

很多人常常会好奇,到底是小寒更冷还是大寒更冷呢?字面上的理解可能会让人觉得大寒更冷,但从《授时通考·天时》中的记载来看,“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似乎大寒更为严寒。另一种说法却是“小寒胜大寒”,这也反映了民间对小寒的强烈记忆,认为这时的寒冷更为刺骨。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根据。从气温数据来看,1951年至2016年间的统计显示,小寒时节我国的平均气温为-5.6℃,而大寒则为-4.9℃。若按全国气候统计,更多年份的小寒气温低于大寒,这表明在多数年份里,小寒的寒冷程度确实超越了大寒。至于气温最低时的具体情况,42%的年份表明小寒时气温最低。这些数据无疑为“小寒比大寒冷”这一说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而有趣的是,寒冷的时间不仅因年份不同而异,甚至在南北方的分布上也存在反转现象。根据长年气候数据,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最冷时段恰好落在1月中旬,正好位于小寒节气之内。北方人通常会感到小寒比大寒更冷。而在南方,大寒节气中的寒冷程度才达到全年巅峰,尤其是1月下旬。

也有一些特殊的地区不遵循这一普遍规律。例如,四川西部与云南大部分地区,通常在12月下旬就已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段;而西藏、新疆的部分区域,1月初反而是他们最寒冷的时光。

那么,为什么北方的小寒比大寒还冷呢?这要从冬至节气开始说起。冬至时,太阳辐射最弱,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少,但此时土壤深处仍储存着一定的热量。随着寒冷季节的推进,土壤的热量逐渐散失,进入小寒时节,地面的热量几乎消耗殆尽,尽管白天日照时间稍长,但太阳辐射带来的温暖仍无法弥补寒冷,导致这时成为气温最低的时段。三九寒天的冷气正好落在小寒之内,民间的“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便准确地描绘了这一寒冷景象。

古人为什么要将大寒放在小寒之后,而不是反过来呢?原来,按照传统文化的思维,“物极必反”,这意味着极寒之后必定会迎来温暖。如果将大寒放在前面,就失去了寒冷过后立春的意义,大寒在小寒之后,符合了自然界的“寒冷回暖”规律。

另一种解释则是,冬季的小寒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因此冬季的寒冷由小寒来体现,而大寒与夏季的大暑对应,象征着更加强烈的气候表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究竟小寒还是大寒更冷似乎并不重要,毕竟在这段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无疑是非常寒冷的。北方是干冷,冷得刺骨;南方则是湿冷,令人骨寒。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