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标志 克莱斯勒logo


在我们出国旅游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明明一辆车的外观和国内常见的车型一模一样,但车标却完全不同。每当这种情况出现,心里都会忍不住想,“这车到底是什么牌子?”这种疑惑常常让人感到有些困惑,甚至是好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很多信息都可以轻松获得,消费者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对这些现象感到一头雾水。今天,聊一聊一个通用汽车集团非常擅长的“换标”策略,这也是他们成功的一部分。

说到换标,虽然通用汽车使用这一手法已经相当熟练,但其实它的“先驱”并不是通用,而是克莱斯勒。早在1972年,克莱斯勒就推出了第一款换标车型——普利茅斯梭鱼(Plymouth Barracuda)和道奇挑战者(Dodge Challenger)。这两款车不仅在外观上几乎一模一样,连发动机配置也没有太多差别,堪称真正的“兄弟”。

当时,克莱斯勒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普利茅斯品牌的知名度不够,无法与市场上已经打响名号的雪佛兰Camaro(卡玛洛)和福特Mustang(野马)抗衡。而且,重新投入大量资金来研发一款新的肌肉车显然不划算,于是就采取了“换壳”战略,把普利茅斯换标成道奇。结果,虽然普利茅斯这个品牌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道奇挑战者不仅未被淘汰,反而成功塑造了自己的经典形象,成为三大肌肉车中最贴近原始设计理念的一款。

如果说克莱斯勒是“换标”的先驱,那通用也不甘示弱。其实,通用的换标策略最早的代表车型,便是大家熟悉的别克君威(Regal)。这款车的第二代推出后不久,通用旗下的雪佛兰便推出了第四代蒙地卡罗(Monte Carlo),这两款车的外形几乎完全相同,发动机和变速箱也几乎是复制粘贴过来的。

尽管换标的做法看似冒险,但因为两款车分别代表了两个品牌,拥有不同的消费,因此最终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而且,这种做法也让通用从中获利,减少了研发成本。所以说,通用在“换标”上,的确尝到了甜头,并逐渐将这一手法运用到旗下更多车型中。

那么,通用的全球市场布局又是怎样的呢?在美国,通用主要通过雪佛兰、GMC、别克和凯迪拉克等品牌进行市场运作;在欧洲,沃克斯豪尔主要负责英国市场,欧宝则面向其他欧洲;在澳大利亚,通用则通过收购的本土品牌霍顿来占领市场;而在,凯迪拉克负责高端市场,雪佛兰和别克主攻中端市场,宝骏和五菱则专注于低端市场;韩国市场则由大宇品牌负责。

通用通过这些策略,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还很精准地迎合了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在澳大利亚,霍顿作为本土品牌,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这也帮助通用在澳洲市场稳住了地位。

通用的“换标”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呢?不妨看看一些具体例子。

例如,欧宝Speedster和沃克斯豪尔VX220这两款车在外形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动力系统也几乎相同。最初,这两款车都搭载了一台2.2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为147匹。到了2003年,通用对这两款车型进行了升级,换装了2.0L涡轮增压发动机,马力提升至200匹,零百加速时间也缩短至4.9秒。尽管如此,这两款车的市场表现并不如预期,最终在2005年停产,未推出后续版本。

另一款经典的换标车型是雪佛兰景程(Chevrolet Epica)。这款车在国内由雪佛兰销售,但在韩国则挂上了大宇的标志,在澳大利亚则以霍顿品牌的名义销售。景程的海外版本提供了更多选择,包括2.0L柴油涡轮增压发动机、2.0L直列六缸发动机以及由保时捷设计的2.5L直列六缸发动机。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雪佛兰创酷(Chevrolet Trax)和别克昂科拉(Buick Encore)上。这两款小型SUV不仅在销售,也在澳大利亚市场以霍顿的名义销售。虽然在不同地区挂上了不同的车标,但这并没有影响它们的市场表现。

科帕奇(Captiva)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款车在以雪佛兰的名义销售,但在澳大利亚市场则挂上了霍顿的车标。而在韩国,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它的名字被改为大宇Winstorm,并且有着不同的发动机选择,包括来自韩国生产的2.0L和2.2L柴油发动机。

最具代表性的或许就是五菱宏光(Wuling Hongguang)。这款车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在市场取得了惊人的销量。为了向国际市场扩展,通用将其换上了雪佛兰的车标,命名为雪佛兰Enjoy,主要面向印度和南美市场。虽然在这些市场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但这款车的策略仍然体现了通用换标的精妙之处。

通过这些车型,我们不难看出,通用的换标策略不仅能帮助它在不同地区找到合适的市场定位,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销量。即使在今天,随着信息的透明化,消费者已经不再轻易受骗,但只要产品本身足够好,换标这招依然能够奏效。毕竟,品牌认知度和消费者的偏好,仍然是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