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怎么读 80岁叫耄耋90岁叫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发音的汉字和词语。尽管它们的意思许多人都能理解,但一旦需要准确朗读,许多人往往感到困惑,甚至难以开口。特别是那些源自古代文言文的词汇,在现代社会中已变得不再常见,因此不少人对其发音和用法不太熟悉。
例如,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耄耋耆耈”这四个字,对于年轻人来说,几乎就像是从古老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这些词汇在现活中的使用频率低,很多人甚至觉得没必要去深究它们的含义和读音。但事实上,这些词语并非完全与我们无关,尤其是其中的“耄耋”一词,在现代书面语中仍然出现频繁,了解这些词的正确发音和意义,可能对我们非常有用。
如果你只是普通人,偶尔在书中碰到这些难懂的字眼,不知道怎么读时,或许你会选择跳过,反正也不会被别人注意到。但如果你是教师或者公众人物,遇到这样的情况,错误的读音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复旦大学的陈果老师,虽然外表出众且早已在学术界和媒体上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在一次节目中错误地读了“耄耋”这个词,导致她的“网红”生涯戛然而止。了解这些词汇的正确读音,避免出丑,还是很有必要的。
“耄耋耆耈”四个字,尽管它们连在一起,却并不是一个成语。实际上,它们来源于两个不同的词组——“耄耋”和“耆耈”,并在表达上有所区别。
首先来看“耄”字,它的读音为“mào”,出自《礼记·曲礼》。原文中提到:“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这意味着“耄”通常指的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甚至有“七十曰耄”的说法。“耄”字可以单独用来指代七十岁以上的长者。
接下来是“耋”字,读作“dié”,源自《周易·离卦》。文中提到:“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这段话描述的是老年人的无奈和哀愁,因此“耋”也用来指代七八十岁的老人,带有岁月渐老的意味。
在古代文言文中,“耄”和“耋”这两个字可以单独使用,含义相似,因此在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它们被合并为“耄耋”一词,表示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这种将两个字组合成一个词的现象,在汉语中非常普遍。例如,现代汉语中的“黑暗”、“光明”、“欢乐”等词,都是由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只不过“耄耋”由于其较为生僻,使用频率较低,显得更加难认一些。
再来看“耄耋耆耈”中的“耆”字,它的读音为“qí”,出自《礼记·曲礼》。文中提到:“六十曰耆”,因此“耆”用来指代六十岁左右的人,通常是指年老但尚未达到极高年纪的人。“耆”字可以与“耋”字组合,构成“耆耋”,用于表示年纪较大的人。
至于“耈”字,它的读音为“gǒu”,在字典中有“耇”作为同音字,表示年老且长寿之意。当“耆”和“耈”组成“耆耈”这个词时,指的则是年长且德高望重的人。
总结一下,“耄”指七十岁左右的人,“耋”则指七、八十岁的老人,合起来表示八、九十岁的人;“耆耋”则指年纪较大的人,通常指的是六十岁以上;而“耆耈”则专指那些年老且声望极高的人。
但这四个词的使用和含义,也存在一些让人疑惑的地方。例如,“耄”本来指的是七十至九十岁的人,而与“耋”组合后的“耄耋”为什么不再指七十至九十岁,而是指十岁呢?
这与古人的命名习惯有关。在古代,给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起了许多别名,像是“垂髫”指的是三至九岁的幼童,“总角”指的是八至十四岁的孩子,类似地,“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笄”则是十五岁的女子,男子二十岁叫“弱冠”,三十岁称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是“知天命”,六十岁为“花甲”,七十岁为“古稀”……这些词汇体现了古人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细致划分。
而“耆”字所代表的六十岁和“耄”字的七十岁,在这些传统词汇中早已被“花甲”和“古稀”等更具诗意的词语取代。在用“耄耋”来表示老年时,通常并不需要拘泥于字面意义,而是更多地使用方便和流畅的说法。
至于“耄耋”为什么不按照“形声字”来发音,反而读作“冒迭”,这实际上与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则有关。古代汉语和现代的发音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反切注音法的使用上。例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字“耋”的发音通过反切法注音,最终导致了“耄耋”读作“冒迭”而非“毛至”。
类似“耄耋耆耈”这种词语,汉语中还有许多其他词组,如“魑魅魍魉”、 “螽蟁蟊蠹”、 “鸱鸮鸺鹠”等,这些词语常常因为读音复杂或者含义抽象,而让人感到困惑。虽然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但了解它们的发音和意义,能帮助我们在读书或写作时避免尴尬。
遇到这些复杂的词汇时,最好的方法是多加记录,并通过不断地复习来加深记忆。不必自己背诵,只需在日常阅读中遇到时稍加注意,时间久了,自然会熟悉并掌握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