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寒防冻知识 秋季防寒保暖小常识


今年的冬天,你是否觉得格外寒冷?

根据气象台发布的寒潮预警,2021年1月5日开启了全国范围的严寒天气。从那时起,北方大多数地区的气温已经跌破-10℃,而南方城市的气温则将在1月7日至8日降至极点。

那么,今年的寒冷究竟来自何方?

气候中心宋连春分析,寒潮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一南一北”两大因素。首先是北极海冰的减少。北极作为冷空气的源头,去年秋季的海冰面积创下了历史第二低的纪录,导致北极温度升高,进而弱化了极地涡旋。这样一来,冷空气便能够更加自由地向南扩散,造成极寒天气的形成。

今年的拉尼娜现象也是一大关键因素。位于赤道的中东太平洋正值拉尼娜事件的高峰期,这会促进高纬度地区冷空气的南下。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使得它无法有效地阻挡寒冷空气的侵袭。

除了温度低,寒潮的一大特点就是风力强劲!气象专家指出,这种由风引起的“风寒效应”会让人们的体感温度大幅下降。风速越大,散热的速度越快,寒冷感也就越强。特别是在零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风力每增加两级,人的寒冷感会下降6至8℃。

面对如此寒冷的天气,尤其是北方的风寒效应和南方的湿冷天气,我们都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对儿童、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来说,保暖措施更是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寒小贴士,助你安全度冬!

一、保暖关键部位

冬天外出时,特别要注意保暖头部、脖部、后背、双脚、肚脐和膝盖等部位,这些地方的保暖直接影响全身的温暖感。出门时最好戴上帽子,覆盖额头,脖部可以用围巾或者高领衫来保护。穿一件背心或马甲有助于避免背部受寒。避免穿低腰裤,外套最好能够覆盖腹部,增强腹部的保暖效果。

二、洗脸适量

寒冷天气下,洗脸不宜过于频繁,避免使用过热的水。过高的水温会将面部的油脂带走,从而失去对皮肤的保护,容易导致皮肤干裂。

三、穿衣适度

虽然冬季穿得多似乎能更好保暖,但过紧的衣服会影响血液循环,反而不利于御寒。穿衣应避免过紧,应选择合适的宽松度,以保持舒适的血液流动。

四、预防冻疮

寒冷的冬天,冻疮容易找上手脚等部位。可以通过经常手脚、活动身体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预防冻疮的发生。

五、食物温热

冬天应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寒冷的食物会让身体感受到更多的寒意。多喝温开水,增加温热食物的摄入,比如葱、姜、蒜、辣椒以及牛肉、羊肉等食物,能有效帮助抵御寒冷。

六、泡脚驱寒

睡前泡脚是非常有效的御寒方法,能帮助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建议每晚在7点至9点之间,用40℃左右的水泡脚15至20分钟,泡至微微出汗,之后擦干并穿上保暖袜子。

七、增加运动量

通过规律运动可以提升身体的热量,改善寒冷带来的不适。冬季可以选择温暖的日子,去公园跑步、散步或骑车,最好每周锻炼3到5次,每次30至60分钟。

希望大家能够保持温暖,顺利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