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几刻 一个时辰八刻的叫法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等同于现代的两个小时。这些时辰不仅有着各自独特的名称,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古人对时间流转的敏锐感知和细腻的生活观察。每个时辰的名称,既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探讨这些时辰的别称和其背后的含义。

子时(23:00—01:00)

子时是古人一日之始,也就是午夜时分。这个时辰有许多别名,如“子夜”、“夜半”、“宵分”、“未旦”、“未央”等。鼠类在黑暗中最为活跃,人们普遍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因此子时是蓄锐的时刻。按照中医理论,胆经在此时值班,适合养阳气,因此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丑时(01:00—03:00)

丑时,又叫“鸡鸣”或“荒鸡”。在古代,鸡鸣即为破晓的信号,标志着夜晚即将结束。牛群已经吃完草,准备休息。丑时对应的是肝经值班,肝经主生发,在这个时段应休养生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寅时(03:00—05:00)

寅时,也有“黎明”、“平旦”、“早晨”、“日旦”等别称,是夜晚与白天交替的时刻。太阳虽未升起,但天际线已经出现微弱的光亮,万物似乎在等待新一天的到来。这个时段,老虎也开始活动,象征着新的生命力开始涌动。此时是肺经的主值时间,适合进行晨练或深呼吸,调理身体。

卯时(05:00—07:00)

卯时,又称“日出”、“旭日”或“破晓”,正是太阳初升的时刻。天空渐渐亮起,阳光洒满大地,这时大肠经值班,适合排毒。空腹时喝一杯温水,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毒素,启动一天的新陈代谢。

辰时(07:00—09:00)

辰时,也称“早时”或“食时”,是古人吃早饭的时段。群龙行雨的传说流传至今,意味着大自然的力量正在悄然变化。辰时是胃经值班的时间,早餐应注重营养搭配,适合喝粥或温暖的食物,为身体提供一天的能量。

巳时(09:00—11:00)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日出时至,太阳已经来到“隅中”。艳阳高照,蛇类潜草丛中。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工作和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精神状态最为清醒。巳时属于脾经值班时期,脾胃消化功能最强,适宜进行高效的脑力劳动。

午时(11:00—13:00)

午时,也叫“日中”或“日正”,是一天中太阳最强烈的时候,光照最为。此时是心经的主值时间,也是午饭和午休的最佳时机。阳气在此时最旺盛,适当的小憩能够帮助恢复体力,为下午的活动提供充沛的精力。

未时(13:00—15:00)

未时,亦称“日厌”或“日跌”,太阳从正午开始逐渐偏西。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感觉到困倦,需要从午餐后的惰性中醒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未时是小肠经的值班时间,适合补充水分,保持血液流畅,预防中午后出现的身体不适。

申时(15:00—17:00)

申时,又叫“哺时”或“夕食”,是古人一天的第二餐时间。猴子的响亮,象征着自然界的活力。申时也是工作和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精神重新焕发,工作效率较高。

西时(17:00—19:00)

西时,又称“日入”或“日沉”,是太阳落山,白天结束的时刻。随着天色逐渐暗淡,人们开始结束一天的工作,踏上回家的路。此时是肾经的主值时间,是预防肾脏问题的最佳时机。肾经与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调节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戌时(19:00—21:00)

戌时,也叫“黄昏”或“日夕”,是太阳完全落下,天色变得昏黄的时刻。人们从劳作中归来,准备享受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光。戌时是心包经的值班时段,这段时间是一天中第三个黄金时段,适合进行散步、锻炼身体,也可以通过学习或冥想让身心得到休息和放松。

亥时(21:00—23:00)

亥时,也叫“人定”或“定昏”,是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猪最为安静,鼾声阵阵,象征着一日的结束。亥时是调整心情的最佳时刻,应避免过度激动或思虑重重,保持平和的心态,准备进入深度睡眠。

这些时辰的名称和别称,不仅是古人日常生活的自然记录,也是他们对自然与宇宙规律深刻理解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古人不仅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每个时辰,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提醒我们在不同的时段采取适合的生活方式,以保持身体和精神的最佳状态。

你是否知道自己出生在哪个时辰呢?这个小小的细节,也许能为你了解自身的生活节奏与健康状态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