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的做法 怎样烩藕合又好看又简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见证了从困顿到崛起的艰难岁月。在那个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的年代,许多人并未享受过太多的教育,年少时便匆忙踏入社会。而如今的年轻人,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工作压力,都与他们当年的经历截然不同。尽管如此,那些岁月中的简单快乐,至今仍然在他们的记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过去,节假日总是令人特别期待。那些日子,几位老友或是同事聚在一起,小酌几杯,成了常见的消遣。那时的年轻人胃口大,食欲旺盛,而手头紧张的情况也让大家往往选择自己在家里聚会。尽管外面饭店的价格不高,但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选择在家聚餐,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居住空间的限制。家里接待客人时,虽然不能提供过于豪华的菜肴,但也尽量丰富了餐桌的选择。常见的四大凉菜有:姜汁藕、盐水长果仁、凉拌橘皮白菜心、猪耳朵拌黄瓜。而热菜方面,常见的有辣子鸡、芹菜炒肉丝、大葱炖豆腐、青蒜木耳炒鸡蛋等,稍微讲究一些的家庭还会炖一条鲤鱼。到了春节和节庆时,桌上常会加上炸藕合、炸丸子、烩松肉等特色菜肴。
1975年夏天,济南开始推出了清凉的趵突泉散装啤酒,标志着街头小摊饮食文化的崭露头角。20世纪80年代,啤酒罐车开始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四处配送,地摊上开始出现扎啤,成为酒客们的新宠。值得一提的是,济南曾一度认为地摊饮食不太体面,只有一些流浪者和乞丐才会选择街头小摊。随着开放的深入,来自江浙一带的大排档文化也开始渗透到济南,逐渐成为市井生活的一部分。大排档在济南迅速兴起,特别是老城区的省府前街和经一路、纬九路等地。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霓虹灯闪烁,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一时间,“一九烧烤街”成为济南人聚餐的热门地段。
这个时期,老济南人餐桌上的四道必点小菜,也开始成为地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大家称为“四小花旦”,无论是大排档还是家庭聚会,几乎每一桌都少不了这四道菜。
这些经典的小菜分别是:油炸花生米、凉拌豆腐皮、盐水毛豆角和爆炒嘎啦油。
第一道是油炸花生米,在济南人中被称作“长果仁”。对于老济南人来说,花生米几乎成了每次聚会的标配。早年,花生米常常用沙土在热锅中炒制,这种吃法不仅简单,而且美味。长果仁含有丰富的油脂,口感酥香,越吃越让人上瘾。20世纪80年代前,带皮的长果仁常常出现在婚宴或节庆的餐桌上,成为招待亲友的美味。后来,炸花生米逐渐流行,成为地摊酒肴中最受欢迎的下酒菜之一。杆石桥的摊贩尤为著名,摊主们会一边喊着“长果仁,一毛钱一包”,一边熟练地为顾客提供花生,那种回荡在街头巷尾的叫卖声,成了济南老街的一道风景线。
第二道是凉拌豆腐皮。这道菜非常简便,却也极具地方特色。摊主们常常选择来自周边乡村的新鲜豆腐皮,将其切丝后用开水焯烫,再加入葱丝、香菜、酱油、香油、盐和醋拌匀,酸辣可口,非常开胃。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这道清爽的小菜总能为聚会增添几分滋味。
第三道是盐水毛豆角,这道菜的制作非常简单。新鲜的毛豆角放入温水中煮熟,再加入八角、葱段、姜片等调味料,最后撒上适量的盐,腌制片刻即可。这道咸香十足的小菜,不仅口感极佳,而且非常适合与啤酒搭配,成为地摊上酒客们最常见的选择。
第四道是爆炒嘎啦油。嘎啦油在济南方言中指的是田螺,炒制后成为人们常吃的小菜。其实,田螺作为食物,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年前,先民们就开始食用这种美味。济南的酱油螺蛳摊贩最初出现在土山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商场附近。当时,酱油螺蛳并不被当作酒肴,而是孩子们的零食。它们通常以小包的形式出售,旁边附赠一把小勺子,供人剥取螺蛳肉。随着这种小吃的风靡,它逐渐进入了的餐桌,成为济南人餐饮文化的一部分。如今,田螺已经成为很多酒馆菜单上的常客,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现代的大排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麻辣烫、小龙虾、羊肉串等新兴美食逐渐占据了市场,但那些曾经代表老济南风味的“四小花旦”,依然在不少人的记忆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对于许多老济南人来说,这些简单却充满回忆的小菜,依旧是他们心中最难以忘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