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阴阳怪气语录 林黛玉的茶言茶语


妙玉独自在家中,心无旁骛地进行修行,原本的宁静却被贾母带领一群人打破。贾母一边调皮地挑水煮茶,一边显露出她对妙玉孤高个性的某种压制,似乎刻意提醒她,自己才是贾家真正的主人,不容任何人其上。面对这一番扰乱,妙玉心中难免感到郁闷与不快,她端起茶杯的举动,便显得尤为不同寻常。

妙玉所谓的“体己茶”,是她特意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所准备的独特茶事。其实,除了这两位客人,妙玉在《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还曾邀请过林黛玉和史湘云一起品尝中秋茶宴。奇怪的是,史湘云并未参与到“体己茶”的品尝之中,这其中的原因便在于,所谓的“体己茶”所蕴含的,不仅仅是茶水本身,更多的是一份心灵的慰藉与独特的情感交流。

妙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都处在寄人篱下的境地,虽然她们各自有不同的缘由不得不在贾府逗留,但这一点与刘姥姥到贾家讨生活的情形并无太大区别。只刘姥姥吃喝不拘,毫不顾忌礼仪,而作为寄居在此的客人,妙玉等人却无法视若无睹。尤其是当刘姥姥放肆地胡吃海塞时,妙玉她们心中难免感到不快。

妙玉的“体己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茶会,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与情感的交织。而史湘云虽然也曾暂住贾府,但她并非长期寄居,所以不在妙玉“体己茶”的邀请之列。

在“体己茶”的过程中,妙玉展示了四件独特的茶器:一个精致的“(分瓜)瓟斝”,一个别致的“杏犀䀉”,以及一只绿玉制成的茶斗和一件雕刻精美的竹根茶器。可以断言,这些茶器并无真实出处,全都是曹雪芹为宝黛钗三人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充满了象征与隐喻。

其中的“(分瓜)瓟斝”给了薛宝钗,这个茶器的名字便揭示了薛家与贾家的关系,透露出“分瓜”的意味——一种相互依附、互利的关系。茶器上刻着“晋王恺珍玩”以及“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的字样,蕴含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隐喻。特别是苏轼的名字与“乌台诗案”的相关性,隐约指向了贾家与薛家的“金玉良缘”背后的与权力。

对于薛宝钗来说,这一杯茶可能让她如坐针毡,不言而喻她并不想喝下这象征着复杂关系的茶水。相对而言,妙玉对林黛玉的茶器则充满了深意。“杏犀䀉”这件茶器的名字中,"犀"字代表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暗示着宝黛之间那份细腻的心灵契约。茶器上的“垂珠篆字”,则以荷花形状象征林黛玉的悲剧命运:生命中的泪水与艰难,都在这一字一句中被暗示出来。

林黛玉因多问了一句水的问题,遭遇了妙玉的冷言冷语,这让她的茶饮显得更加尴尬。其实,林黛玉之所以问起水,主要是因为她在贾府的生活与林家的传统有所不同。如果她从小在江南林家接受家风教育,显然不会对这些细节一无所知。

至于那件绿玉制成的茶斗,是妙玉自用的,她并未将其与贾宝玉的关系混淆。对于她而言,贾宝玉不仅仅是一个朋友,更多的是一位知音。绿玉作为茶器的材质,更深层次地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微妙关系相联系。

绿玉二字中的“绿”字,象征着林黛玉。贾宝玉曾经为怡红院题字“红香绿玉”,但因贾元春的干涉,这个字被改成了“怡红快绿”。其中的“绿玉”,指的便是林黛玉,象征着她那温柔而悲切的命运。妙玉将绿玉斗送给贾宝玉,也似乎在暗示宝黛之间的爱情早已无望,木石之缘终究无法成真。

那件雕刻精美的竹根茶器,更具象征意义。它的形状复杂,透露出一种“纠缠不清”的意味,正如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竹根茶器的“蟠虬”形态象征着皇权,而“一百二十节”则与贾府中的“金陵十二钗”相关。竹根的挖掘则预示着死亡的来临,暗指贾宝玉与林黛玉最终因家族权力的干预而不得善终。

从妙玉的“体己茶”中,我们可以窥见她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这一场茶会,表面上是简单的饮茶,实则蕴深刻的象征与隐喻。正如曹雪芹通过“枫露茶”、“暹罗茶”以及“体己茶”三大茶事,揭示了林黛玉一生的悲剧与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悲欢,最终以泪尽而亡收场。

妙玉的“体己茶”给人的感受,是美好却充满危险的,细品其间,便能感受到其中的毒素与未曾言明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