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二首


青苔,这种细微且坚韧的生命,常常被人忽视。它不如盛开的花朵艳丽,也不如参天古树高大,却在不经意的角落默默生长。它的存在仿佛在提醒我们,最脆弱的生命往往也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对于诗人而言,青苔不仅是自然景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还承载了时间的记忆与人生的感慨。透过古人的诗句,我们能感受到青苔背后深藏的情感与哲理。

小时候,甜豆粥曾读过袁枚的诗《苔》,其中有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让她对青苔充满了好奇。成长在北方的她,未曾亲眼见过青苔的模样,只能凭借诗句中的文字去想象它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甜豆粥搬到了南方,开始接触到那片片长满青苔的景象。尽管没有看到过“苔花”,她还是被那种微小、却顽强的生命力深深吸引。

不久前,她爬山时,看见了石壁上生长着一层金黄的苔藓,表面略带铜锈的色泽,使她无法判断那究竟是青苔还是青苔花。于是,她决定在心中埋下一个小小的遗憾,并在后来的日子里,阅读了更多与青苔相关的诗句,想要更深入地体会这种独特植物的韵味。

在古人的诗作中,青苔经常出现在宁静、寂寥的意境里。比如唐代诗人叶绍翁的《春景》中,他写道:“落花愁点青苔”。夕阳下,庭院里人去楼空,只有青苔悄然覆盖着曾经的痕迹,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那一刻,青苔似乎成了记忆的载体,默默记录着往昔的岁月与人事变迁。

而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青苔则代表着宁静的生活与高洁的情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这座简陋的房子里,青苔与草色交织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象征着主人的淡泊名利与内心的宁静。诗中提到,“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不仅是对诗人居所的描写,也是对他理想中生活状态的寄托。

对于欧阳修来说,青苔则更多地承载着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惋惜与怀念。在他的笔下,青苔总是与失落、怀旧紧密相连,给人一种淡淡的愁绪。无论是在楼阁的台阶上,还是在院子里的角落里,青苔都是岁月的见证者,记录着时间流逝的痕迹。

青苔的存在方式,是一种悄无声息的美,它不像艳丽的花朵那样张扬,却在安静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从北方到南方,从诗人的笔下到现实的景象,青苔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生活中的美好与坚韧,并不总是以显眼的方式呈现。有时,最不起眼的存在,恰恰是最值得珍惜的。

青苔,这个微小却坚韧的生命,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它可能是对春色的见证,是岁月流逝的印记,亦可能是一种孤独的陪伴。无论如何,青苔都了我们一种从容与宁静,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学会静静地观察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