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的诗句 苏轼 《海棠》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轻拂送暖意,春光渐浓花影摇。

香雾缭绕弥漫夜,月移回廊照空寥。

怕是夜深花难觉,特为点燃高烛照。

诗文释义:

一阵阵春风轻拂而过,带来温暖的气息,渐渐地,四周的春意愈加浓烈。海棠花的香气在朦胧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月亮已悄然移至庭院回廊的另一头,渐渐照不到那盛开的花朵。

诗人担心夜深花儿会进入梦乡,便特别点燃了蜡烛,想要将那红艳的海棠照亮,免得错过其最美的时刻。

诗句解析:

首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通过“东风”和“袅袅”勾画了春风轻拂、温暖如春的景象。这里的“东风”指的是春风,而“袅袅”则形容了风的轻柔,带着一种升腾飘动的姿态。“崇光”是指春光渐浓,带着一种温暖、高贵的光泽,暗示着春天正处于蓬勃生长的阶段。整体来说,这一句在描写春日的景象时,使用了温暖而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一个宜人的春意盎然的氛围。

接下来的“香雾空蒙月转廊”则转向描写海棠花的景象,尤其是它所散发的香气。诗人用“香雾”和“空蒙”来描绘花香在薄雾中的氤氲弥漫,同时也展现了月光从回廊的另一端慢慢移动的情景。“空蒙”是一种细雨或烟雾笼罩的朦胧状态,这种模糊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一种神秘且诗意的感受。诗人在这里通过细腻的嗅觉与视觉结合,传递了海棠花的幽香与夜幕降临时的静谧。

第三句“只恐夜深花睡去”则是诗人由外界景象转入内心世界的表达。月亮已经开始转向回廊的一侧,照不到花朵,而夜深人静,诗人却惦记着海棠花是否能在深夜里盛开。诗中的“只恐”表达了一种轻微的焦虑和深情的担忧,显现出诗人对美景稍纵即逝的珍惜与留恋。这里,诗人用“恐”字传达出他对夜晚来临的敏感以及对花朵开谢时机的掌握,形成了对景对人的情感交织。

最后一句“故烧高烛照红妆”则是诗人表达心情的。为了不让美丽的海棠花在夜深人静时沉寂,诗人特意点亮蜡烛,想要将这份美丽照亮得更加鲜明。此处“高烛”和“红妆”形象地比拟海棠花的艳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花的痴迷与爱护。通过蜡烛的光芒,诗人不只是为花朵照亮,更是在表达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全诗解读:

苏轼在这首《海棠》中通过精致的细节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海棠花的喜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诗中无论是春风吹拂、月光转动,还是海棠的香气弥漫,都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充满春意与柔美的场景。而在此背景下,诗人心中那份细腻的思念与柔情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既有对花的爱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虽然简洁,却充满了诗意和情感的深度。它展现了苏轼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无常时,那种淡然从容又不失热情与情感的心境,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享受。诗人通过“东风”、“崇光”、“香雾”等意象的运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宁静,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从容、深沉的内心世界。

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颖,早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因力谏王安石变法,曾遭贬谪,历任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他的文学成就卓越,诗词均有非凡之处,尤以豪放派词风著称,并与辛弃疾并列“苏辛”。他的诗清新、豪迈,喜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一格。在他多次的流放与生活变故中,始终保持着豁达的胸怀与乐观的态度,这种豁达亦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鼓励终身学习,感谢您的阅读!

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