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种类 陶瓷土是哪种土
瓷器鉴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之旅:瓷器收藏,不仅是物品的积累,更是一场学习和实践的旅程。在现今的信息时代,虽然网络上海量的收藏品令人眼花缭乱,但真正懂得瓷器鉴定的人并不多。这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对瓷器鉴定基础知识的了解。
为了弥补这一空白,真知堂特此开启科普系列,从原料、工艺、烧成三大方面,深入讲解古代瓷器烧制工艺。本文作为第一篇,主要探讨原料中的胎和釉。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藏家,也可以从中汲取新知识,查漏补缺。
就瓷器鉴定而言,胎和釉都是至关重要的元素。胎为骨,釉是衣,二者共同构成了瓷器的基本结构。对于瓷器鉴定来说,胎的质量和釉的工艺都是判断瓷器价值的关键因素。
行话中,“远看型,近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这里的“底下”指的正是瓷器底部露胎部分的胎骨。胎骨的鉴别不仅关乎款识,更是对整个瓷器年代和品质的判断。
各地窑口都有各自独特的胎土配方,如宋瓷的胎土就非常复杂。而南宋官窑和龙泉黑胎青瓷多以紫金土为胎,北方的瓷窑则流行矸子土等原料。这些原料的特性和来源,都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解读。
进入正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二元配方”的概念。所谓二元配方,指的是元明清三代景德镇瓷器窑口采用的胎,是由瓷石和高岭土两种原料混合而成。这一创新的配方,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并在杭州老虎洞南宋修内司官窑等地被发现。
那么,什么是瓷石?什么是高岭土?为什么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要采用这种二元配方?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一一揭晓。
瓷石是一种含有石英、绢云母的岩石类矿物,经过特定的工艺制作成白色的砖块状物质,被用于制作瓷器的胎。而高岭土则是一种富含高岭石族粘土矿物的粘土,其化学成分对瓷器的烧制温度和最终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高岭土的熔点极高,加入高岭土后,可以大幅度提高单纯瓷石制胎的耐火温度。正是因为景德镇在元末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才使得真正的硬质瓷出现,奠定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瓷都的地位。
说完胎的部分,我们再来聊聊釉。瓷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状薄层。其种类繁多,按制备方法和外观分类都有所不同。对于一般收藏者而言,了解石灰釉和石灰碱釉的区别就足够了。
石灰釉以石灰为主要溶剂,其制作方法相对简单。而石灰碱釉则在高温下具有较大的粘度,不易流动。由于景德镇瓷器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石灰碱釉逐渐成为明清时期的主要釉种。
最后要说的是,瓷器鉴定不仅是一门眼学,更是一门结合了物理、化学等科学的学问。传统眼学和现代科学的结合,是成为合格瓷器收藏家的捷径。想要踏入瓷器收藏圈的新朋友,掌握古代瓷器的生产工艺和生产原理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快更准地踏入瓷器收藏的殿堂。跟随真知堂,从眼学到科学,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古陶瓷鉴定的学习之旅吧!
注:本文配图均为博物馆藏瓷器文物珍品,旨在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古代瓷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