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鱼化石赏析 鱼化石诗句批注


在古代的典籍中,关于鱼化石的首次记载,详见于《山海经》。其《海外西经》描述道:“龙鱼陵居之地位于其北,形似狸,又名假神兽。据说有神巫借此行走九野之间。而在天野之北有一种似鲤的鳖鱼。据郭璞注解,龙鱼即龙鲤,九野即天下。此描述的是一种鲤鱼样子的化石,被神圣所乘,游遍天下。

研究指出,两千年前已有多样化的鱼类化石被认识,包括鱼龙、硝鱼、鳞鱼等异名。但当时人们对鱼类如何被石化的现象不甚了解,常常归因于神话和传说。关于此类的古老思想观念虽然颇具娱乐性,却并不科学。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从亚里士多德对“奇怪石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学者已注意到此一现象。亚里士多德虽然提出了鱼卵在洪水时被困于岩石裂缝中,并逐渐变为化石的假说,但此解释显然与科学事实不符。

鱼类化石的记载在古书上较为常见,因为鱼类化石较哺乳动物化石更易识别。如东晋沈怀远的《南越志》就详细描述了湖南湘乡的鱼石山及其鱼化石的特点。其记载与地质调查结果相符,证明古代鱼类确实存在于此地。

南宋的杜瑷在《云林石谱》中则对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环境做了更科学的阐述。他指出在古代的沼泽地中,鱼因山体崩塌被土块埋入地下,经年累月后土块凝结成岩石,死去的鱼体则形成了化石。

在清代《塔子沟纪略》中,对于热河生物群中著名的化石出产地凌源的“鱼儿石”有详尽的描述。其形成过程与杜瑷的论述颇为相似。

至于诗歌《鱼化石》,由现代诗人艾青和卞之琳创作。艾青的诗作以一种哲理的方式描述了鱼化石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生的挣扎与生命力的坚韧。而卞之琳则以更为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鱼化石的故事。

附录部分则收录了诗歌《鱼化石》的部分内容。

诗歌【鱼化石】(壹)简要概览:

这是一首描写鱼化石的诗歌,由艾青创作。诗人借鱼化石的经历揭示生命的宝贵与逝去之痛。

【诗歌 鱼化石】(贰)简介:

此为卞之琳所创作的关于鱼化石的诗歌。通过比拟与意象的手法表达出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