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怎么算出来的 2024三伏的起止日期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春日温暖,秋日宜人,而夏日的总是令人避之不及。那么,我们一年中何时最为炎热呢?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揭示了我国一年中最寒冷和最炎热的时段。其中,数九寒天的“三九天”被公认为最为寒冷,而三伏天则被公认为最热的时期。

三伏天由初伏(头伏)、中伏及末伏组成。每一年的初伏和末伏都有固定的10天时长,而中伏的天数则会有所不同,时而为10天,时而为20天,因此三伏天的总时长可能是30天或40天。

我国历法规定:“夏至三庚入伏,秋后一庚入末伏。”具体来说,从夏至日开始计算,第三个“庚日”便是初伏的开始,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标志着末伏的到来。第四个庚日则为中伏的开始。

而要理解“庚日”的概念,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特有的干支历法。干支历由四部分组成:干支纪年、月、日、时。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干支纪日”。

在干支历中,天干包括甲、乙、丙、丁等十种,地支则有子、丑、寅、卯等十二种,它们按序排列组成六十个组合。每一种组合代表一天,如此循环往复。当我们在谈论“庚日”时,指的是天干为“庚”的日子。这十种天干中,“庚”字出现一次为每十天,因此夏至后的第三个或第四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日子。

以2024年为例:夏至后第一个庚日为6月25日,由此进入头伏;中伏的开始则是7月5日后每过十天的一个庚日;末伏则是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整个三伏天的时段和日期都被明确标出。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夏至当天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此时日照时间最长,为何之后大约二十到三十天后才进入三伏天?这是因为尽管夏至后白昼时间逐渐缩短,但白昼时长仍远大于黑夜,地面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散发的热量。直至三伏天,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峰。而且,潮湿的空气在三伏天时能吸收更多热量,使得此时成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从节气角度看,三伏天的时间大约在小暑和处暑之间。进入处暑后暑气逐渐消退。但由于立秋后仍有炎热的末伏,因此在民间有“秋老虎”的说法。这也就意味着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