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古诗意思 稚子弄冰的诗意


稚子金盆迎晓冰,

彩线穿起幻银铮。

轻敲冰乐响林间,

乍似璃砾洒地音。

译文:

早晨,儿童们从铜盆中取出了结冻的冰块,用色彩斑斓的线绳将其穿起,当作乐器“银铮”来玩耍。敲击冰块的声音在树林中回荡,清脆悦耳,仿佛玉磬般动听。突然间,冰块破碎的声音犹如美玉摔碎一般,让人心生欣喜。

注释:

“稚子”指的是天真无邪的孩童。

“脱晓冰”在此处指儿童在早晨从坚硬的冰盆中取出冰块。

“钲”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类似于锣。

“磬”是一种古代的玉制或石制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可以悬挂在墙上。

这里的“玻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玻璃,而是古代对一种天然玉石的称呼,也被称为水玉。

诗中所提的“银钲”或“银铮”都是对这种乐器的不同称呼。

“玻璃”一词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艺术化的表达,如同玻瓈般美丽。

《稚子戏冰》赏析:

整首诗以间接的方式捕捉了瞬间的场景,通过生动的“响林间”的回声和贴切的比喻来展现孩子的童趣。从老者的视角出发,发掘了稚子玩乐中的情感与乐趣。

诗中描述的孩子玩冰的场景充满了纯真与乐趣。在寒冷的天气中玩冰,展现了孩子们的内心。金色的盘子与彩色的丝线装饰着银色的冰块,色彩鲜明。诗中用“银钲”形容脱出的冰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其圆形外观。声音上,既有如玉罄般高亢的穿林之声,又有如玻璃破碎般清脆的落地之音。这些声音与形色的描绘相得益彰,让读者感受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整首诗突出了“稚”这一核心特点。稚气与乐趣使孩子们能够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们一贯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的相通之处,使得孩童的“戏冰”场景在老人眼中显得格外有趣。

杨万里以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将童趣转化为诗趣。他不仅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描绘了“戏冰”的动作细节,还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和欣赏这些行为细节。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使得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互映衬,形成了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

拓展资料: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自成一体,被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作品《诚斋集》收录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中辑录了他的《诚斋乐府》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