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是什么作物 稻、黍、稷、菽怎么读
关于古代度量衡中黍的现代诠释与实际农作物关系之探讨
在古代度量衡的记录中,“黍”究竟指代何种粮食作物?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关于黍,有多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黍为旱地作物,其叶型细长尖细。所结子实分为黏性与非黏性两种,分别被称为黍和糜(méi)。黍常用于酿酒,而糜则更多用于烹饪。在本地,人们将黍子面称作黏面,它在春节期间常被用来制作糖饼。
有人认为,黍即是玉米。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今当地将玉米称为“玉黍”。根据古代文献《周礼》中的记载,五谷包括麻、黍、稷、麦、豆。而《孟子》中提到的五谷则是稻、黍、稷、麦、菽。这两者的差异说明古代五谷中并未包含玉米。将黍等同于玉米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古代的五谷传承至今,在文化、地域和习俗的演变下,其定义和实际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秫米究竟为何物?有观点认为它可能是高粱米,因为心与赤色的关联。但也有说法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秫米应该是具有黏性的黍子。
谈及粟这一概念,它在如今一般被认为是北方的小米,又称稷或粟。它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对古代文化有重大影响。其特征是脱壳后的小米粒小,直径约2毫米,且具有丰富的品种和颜色变化。
而关于稷的解读,有人认为它可能是高粱。但根据《金匮真言论》中对脾与谷物的关系描述,稷不应为高粱,而更可能是黍或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