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则不逊远则怨 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


哲学家叔本华曾言:“人性中最特殊的弱点就是过于在意他人看法。”这话深。

在人群中,敏感的人宛如一面镜子,容易与外界产生微妙的互动。有的如刺猬般与他人对峙,有的则选择压抑自己以迎合他人。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可能让情感关系产生裂痕。

当人过于防备或迎合,都会拉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敏感的人,往往活得很累。

过度敏感,如同隐形的枷锁,可能让人际关系走向疏离。

动画短片《我想跟你交朋友》中,小泥偶的遭遇正是敏感者的写照:为了迎合朋友而改变自己,结果却未能得到真正的友谊。这正映敏感者为了得到认可而委屈自己的现状。

敏感的人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忘却自己真正的需求,也忽视了朋友的需求。他们只求得到他人的认可,却陷入了一种累的循环。

在人际关系中,不必过度追求他人的认可,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蒋曾坦言,迎合和恭敬是她过去的标签。她总是考虑如何让他人喜欢自己,这让她在表面上看起来情商很高,实则内心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这其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总想让自己的性格更好些,想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以交到朋友。但这样做往往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还可能让人觉得人际交往是一项累人的任务。

就像蔡康永所说:“我鼓励大家做一个比较冷淡的人,过于温暖并不一定是维持良好关系的良策。”

有的人因敏感而先表现出对对方的不喜欢,以掩盖自己的敏感并保护自尊。

林黛玉便是这种高敏感的代表。 她因寄人篱下而变得多疑敏感,以至于与人交往时难免刻薄。

以花的故事为例,当别人送来的花并非按顺序给她时,她立刻产生疑虑并表现出不悦。这不仅了她的敏感,也让她与周围的人产生了距离。

敏感并非错,但过度敏感可能会让人在人际关系中如履薄冰。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人生的磨难很多,所以我们对轻微的伤害不必过于敏感。” 在人际交往中,适当的“冷淡”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当我们学会放下部分的敏感,成为更快乐的自己时,会发现人际关系并非负担。

要懂得给自己和解,不过度让敏感成为负担。

在亲密关系中,过度的敏感会让爱人感到压力倍增。当代作家王蒙也曾说,过分在乎非语言信息容易导致疾病的发作。

在亲密关系中,双方的无心之举和无意之言常被敏感者过分解读,这无疑给爱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调查显示,敏感是很多人认为在亲密关系中最累人的因素。

敏感的人在爱中总是过度在乎对方而忘了关注自己的内心,这样既爱不好别人也活不出自己。

伊能静在她的婚姻中因过度敏感而让对方压力大增。她在第一次婚姻中未能处理好自己的不安全感带来的敏感多疑,这影响了她的婚姻质量。

敏感的人要学会在亲密关系中“脱敏”,才能让感情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