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成针》原文


我们对于那些被广泛传播的所谓励志读书小故事,如“萤囊映雪”和“凿壁偷光”,持有深深的怀疑。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备受争议的故事——《铁杵成针》。在许多小学四年级的教材中,这篇课文和萤囊夜读一同被要求背诵。我常质疑,的教育中是否弥漫着太多这样的谎言?用谎言来少年儿童,这无疑是活生生的例证。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原文的内容:“磨针溪”的由来,传说中与李太白读书的故事紧密相连。据说,李太白在山中读书未成时便放弃离去,然而当他经过这条小溪时,遇到了正在磨铁杵的老妇人。询问之下,老妇人的回答是:“我想做成针。”这深深触动了李太白,使他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源于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磨针溪”的名字,是否正是由这个故事衍生而来?

“象耳山”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境内,这里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山上的象耳寺是游客们喜欢的地方。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历来说法众多。虽然有观点认为李白出生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但也有说法认为他出生在四川江油。无论哪种说法,都难以想象李白在年幼时能远离家乡至如此之远的地方求学。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的故事背后,其实还隐藏着关于李白名字由来的传说。据说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李白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太白金星在文化中还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含义。

在古代神话中,太白金星常常被描绘为一位白胡子老神仙。在《西游记》中,他多次劝说孙悟空上天庭任职。而太白金星在天空中的别名还有启明和长庚,分别代表着清晨和傍晚的天空。

历史上还有许多与星宿和梦境相关的人物。比如后主刘禅,传说他母亲甘夫人梦见吞下北斗而,这也间接影响了刘禅的性格和命运。

回到“铁杵成针”的故事,“未成,弃去。”这样的行为是否真的值得我们效仿?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真的能成就大事吗?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一场景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媪磨铁杵的行为真的有必要吗?用铁棒磨制绣花针是否真的合理?这种反智的行为是否应该被当作励志的典范呢?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尽管故事以李白重返学业为结局,但我们仍需思考:真正的坚持和努力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学习这种精神呢?

我个人对这种基于谎言的励志故事持保留态度。我认为我们的不能建立在谎言之上。一旦我们认识到支撑这些故事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的就可能面临崩塌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