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是怎样形成的 看见晚霞有什么好兆头


地球宛如一副变幻莫测的“色彩滤镜”,透过它,我们目睹了日间湛蓝的天空、夜晚漆黑的星幕,以及太阳时而熠熠生辉,时而红彤满溢的景象。

常言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此语众所周知,但你可曾探究过那绚烂彩霞的成因?

事实上,朝霞与晚霞的诞生,皆因空气对光线的散射效应。

气体本身并无色彩,它的色彩源于阳光的投射。与晴朗天空呈现蓝色的原理相似,彩霞的绚烂也是阳光散射的结果。

当太阳在地平线升起或落下时,光线以斜角抵达地面,这意味着阳光需穿越比平日更加浓厚的大气层方可到达地面。

在此过程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等色系往往在穿越大气时被大量散射,只剩下长波长的红、黄、橙色光能够穿透大气层,进入我们的视线,形成了我们常见的霞光色彩。

若此时天际有云层漂浮,云朵亦会被染上橙红之色,化作美丽的火烧云。

值得一提的是,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对彩霞的颜色有着显著影响。当空气中的水汽和尘埃越多时,散射作用越强,霞光则更加鲜艳。这正如谚语所云:“青霞白霞,无水烧茶”,即大气中水汽的多少,可以通过霞光的颜色来推断。

那么,彩霞是否能够预示天气呢?

为何同样是彩霞,朝霞却预示着天气转坏、有雨将至呢?

这与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特点息息相关。在北半球的春夏季节,以东南风为主的气流是形成降雨的主要因素。若出现朝霞,说明本地区有大量水气涌入。随着日出后气上升和气流的快速对流,容易导致雷暴天气的出现。

我国地势东低西高。当地面气流携带大量水汽向西方漂流时,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气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雨滴。朝霞往往成为预示降雨的标志。

那么,为何大红色金的晚霞预示着天气晴好呢?

晚霞同样表示了水汽的存在。然而由于是日落时分,气温稳定且气流对流减少,形成降雨的可能性随之降低。晚霞的出现还表明西方或更远的地区的天气已转晴或云层已消散。这使得阳光可以透过缝隙照射并形成晚霞。因此晚霞象征着即使本地区还在下雨,上空的降雨云团也即将消散,天气即将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