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故事 不耻下问的典故简述
谦逊求知,永无止境。
关于“不耻下问”的成语典故:在春秋时代的卫国,有一位被尊称为孔圉的大夫。他聪明好学,品行正直,备受国君的赏识。尽管他在处理事务时有时显得急躁,但他对待学问的态度却十分谦逊。他从不因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感到向他人请教是羞耻之事。
一次,卫国的一位年轻对孔圉的行为感到困惑,他询问孔圉的随从:“孔圉大夫已经拥有崇高的地位和丰富的学识,为何还要向那些学识不如他、地位低于他的人请教问题?”孔圉的随从将这个问题转告给了孔圉。孔圉听后淡然一笑,他解释道:“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不擅长的领域,我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但在更多未知的知识和道理面前,我依旧保持敬畏和虚心。”
为了表彰孔圉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人们赠予他“文”的谥号。而“不耻下问”这个成语便由此流传开来,用来赞扬那些不畏向地位较低、知识较少的人请教的人,他们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学问,永无止境地追求知识。
造句示例: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不耻下问,积极倾听群众的声音,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