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雁儿落与隐逸之歌》》

作者:张养浩(元朝)

山色与云交织,景致更显魅力,云来衬托山峦,显得愈发壮观;云去,山则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呈现不同的韵味。山因云而变幻,云与山共舞高下。

倚杖立身在云海沙地,回首见家乡山景。野鹿悠然在山草中安眠,山猿嬉戏于野花间。我热爱这无价的云山,每次观瞻都如行走在山水画中。

元明宗天历二年,关中大地遭遇严重旱灾,百姓生活困苦。此时的花甲之年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赴灾区赈灾。这是他辞官归隐后的第八年。

过去的八年里,七次请他出山,给出优厚的俸禄和高位,但他都一一回绝。经历过宦海沉浮的他,曾主动选择隐居生活,以澄澈的心态领略山水之韵。

他在怡然自得的时光里创作了这首元曲《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用文字绘就一幅“山水行乐图”。在这幅图中,山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这首曲子由两首小令组成。前四句为《雁儿落》,以远景描绘山云的变幻;而后则是《得胜令》,张养浩续写自己的所见所感,描绘出更加生动的自然景象。

他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云霞,我爱山无价”的赞叹。在这远离尘嚣的野趣中,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与自然山水之间流露出浓厚的情感。

张养浩虽多次拒绝任命,但最终还是选择赴灾区赈灾。他散尽家财,却因积劳成疾病倒在赈灾一线。他的行为被看作是把山作为自己人格的化身,以心灵映射万象。

在文化中,山水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支撑,更是文人审美情操的浸润。张养浩的心中也充满了对山水的向往和感知。无论是民间的万物有灵,还是文人士大夫的山水比德,大自然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都潜藏着蓬勃无尽的灵感与智慧。

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作品,更是一种心境的表达。正如撒贝宁所言,“人始终把山和水是作为一种对自己的映照。”在这首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