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算什么意思 屈一指
着重说明,桡由深浅两支构成,其中深支为运动支,浅支为感觉支。特别指出,传递至手部的桡主要是其浅支。桡主要负责部分手部(特别是虎口区)的感觉功能。而手部的主体感觉和运动则主要由正中和尺共同负责。
如何更便于记忆?记住桡浅支,就是负责手背虎口区域感觉的,这一点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详细阐述。
- 尺负责手背及手掌一指半的区域。这是记忆的要点之一。
- 关于正中的职责,虽然手背和手掌部分的功能描述有误(具体细节我们稍后再议),但大致上可以理解为它负责三指半的区域。这样先做个初步记忆。
- 在正中所覆盖的手背部三指半中,有一部分是由桡所支配的。这是两者之间功能的微妙差异。
任何关于“两指半”的表述都是不准确的。请记住一指半和三指半这两个关键数字。为了更好地记忆,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等式:
一指半与三指半相加,等于五指。这是一个帮助记忆的有趣公式。
- 桡受损的表现之一是垂腕现象。关键在于,它主要影响手部的感觉而非肌肉运动。所以即使腕部下垂,手部不会有明显畸形变化。若发生腕部以下的桡受损,则通常仅表现为虎口区域感觉麻木。
- 如图所示:尺受损会呈现“爪形手”特征;而正中受损则可能导致“枪形手”;若同时损伤正中和尺,则可能出现“猿手”形态。特别强调一点,当单纯正中受损时,“猿手”形态同样是一个可能的表现。
"Froment征"或"spinner征"是尺受损的体征。当拇指和食指用力对捏时,由于拇内收无力及远端指间关节的代偿性屈曲,两者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O"。这也可称作拇食指夹纸实验,因拇内收无力导致夹不住纸,轻轻一抽即可取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常说的"夹纸实验"实际上是环小指夹纸实验。因为无论是何种夹纸实验,其阳性结果都指向尺受损。只需了解这一点并记住即可,不必过于纠结具体是哪根手指。
骨间肌与蚓状肌的共同功能是屈掌指关节并伸指关节。但当尺受损时,这一功能将受到影响,转而只能实现伸掌指关节并屈指关节的动作。伴随拇指外展和小鱼际肌的萎缩,即呈现出下方的"爪形手"形态。
丧失对掌的能力是正中受损的特征,也即出现“猿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