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意思 知行合一上一句下一句
《知行合一》的“知”并非简单之“知道”,而是指内在的良知,此良知乃心之本体,即天生的、与生俱来的智慧。例如,在与父母相处时自然流露出的孝顺,面对长辈兄长时心生敬意,看到陌生孩子遭受重创时心生同情与悲悯,这些都是良知的体现。
然有人疑惑:“那些不孝子孙如何解释?”实则,自私、埋怨、习气等情绪遮蔽了他们的良知,使其良知不再光明。故而,教育之目的在于“唤醒”,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之光。
那么,何为知行合一呢?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我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就是难以付诸实践。”王阳明先生则言:“若你无法做到,那便是你尚未真正知晓。”因你所认为的“知晓”并非源于良知的引导,而多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论或是自我编织的借口。
例如,你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为何难以戒除?实则是你内心并未深信其害处之大,或是认为干这事的人多便无妨。在期间,为何又知道必须带口罩呢?这便是良知的作用,当良知真正显现时,行动便自然随之而来。故此,“知”与“行”原是一体之事,亦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好处众多。
正如王阳明所言:“所有圣贤皆如过眼云烟,真正之导师为汝心中本具之良知。”此良知乃《大学》中所谓“致知”,《孟子》中的“尽心”,孔子所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王阳明先生再三强调,心中存有良知,即便是平凡之人也能成为圣贤。良知乃一杆秤,能辨是非善恶、天理人欲,是处理一切事务之指南。若能做到知行合一,则处于自身最佳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