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一句话讽刺生而不养的父母


一年一度中秋节再次到来,是敬养父母,回馈亲情的好时机。中秋,作为我国的四大传统佳节之一,其所承载的意义不仅限于家人的欢聚与团圆,更是一种传承孝道文化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更应该把孝敬父母、长辈视为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孔子曾言:“知父母之年,不可不敬也。”寓意我们要时刻关注父母的年纪,他们的长寿既是我们喜乐的源泉,也为他们的年迈而心存敬畏。正如《孟子》所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尊敬双亲是我们尽孝的最高表现。

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家庭成员因工作或学习的需要,与父母分隔两地,甚至远走高飞。但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永远无法割舍。有父母在,我们的心灵就有了归宿;有父母的慈爱在,即使身处异地,也不会感到孤单。父母的关爱如同万般之爱,千般之恩,无法用言语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在床前尽一份孝心,胜过坟前烧万堆纸灰。

早在三千年前,《诗经·小雅·蓼莪》便警示世人:最深切的痛苦莫过于想要孝敬父母而他们却已经不在人世。《蓼莪》这首诗六章内容,是对悼念父母祭歌的解读,它分为三个层次来描述孝敬父母的情感与意义。

【古诗】

《蓼莪》

【解读】这首诗共六章,是表达对逝去父母的深切悼念。

第一层,前两章主要描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辛劳与付出。诗人以此为引子,以蒿草与蔚草相比,喻意人成材且孝顺者如环根丛生的蒿草;而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者则如散生的蒿草与蔚草。

第二层,中间两章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及失去双亲的痛苦。诗人以瓶与罍为喻,表达了子无以赡养父母、未尽孝心的羞耻感。叙述了失去父母后的孤苦无依与心灵折磨。

第三层,最后两章通过壮阔高峻的终南山与呼啸而来的风暴起兴,营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了诗人遭遇父母双亡的巨大悲痛。

【我译】

抱娘蒿高又茂盛,错认艾蒿心内痛。可怜我的爹和妈,养我育我多辛劳。

相依为命如莪蔚,误认非彼心中愧。亲爱的爹娘听我说,长大感恩贵。

瓶空罍耻难自安,无以尽孝痛断肠。孤身只影悲长夜,无处安身痛无量。

生我养我是父母,关怀照顾暖如春。孝顺回报尽余生,天大恩情何以报?

终南山高难攀登,飙风呼啸声凄厉。亲恩未报已逝去,永痛我心永不愈。

百善之先当属孝,心怀感恩不可少。父爱如山重如山,母爱似水细如丝。生命关爱同赋予,感恩不尽此生期。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