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 晚上太阳去哪了?


探索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之谜——以科学家的视角

在我国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单元——《两小儿辨日》。此故事描述了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路遇两个小儿,他们在辩论太阳究竟是中午时分离地球更近还是早晨时分更近的问题。

两位孩童的观点颇为独特。一个认为太阳早晨初升时如同大篷车般硕大,远小近大的规律使他认为早晨的太阳离我们更近。而另一个孩子则依据早晨清凉、中午的现象,提出中午的太阳更近的观点。而孔子的智慧却也难以断定孰对孰错。

那么,太阳究竟是中午离我们更近还是早晨呢?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为我们揭示了答案。通过互联网搜寻,我们得到多种答案,但大部分答案并不准确。

在国内外知名学者中,前苏联科普作家别莱利曼和我国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科学分析。

别莱利曼虽然对黄昏与中午的太阳距离问题进行了分析,但他的结论同样适用于早晨与中午的对比。他发现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太阳在中午时比黄昏时离地球更近约一个地球半径的距离,这个差距相当于6400千米。

而地球的公转运动也对这一现象产生影响。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导致地球时而离太阳远些时而近些。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这种距离变化最大可达约500万千米。

我国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进一步指出,这种距离变化除了受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外,还与观测地点的纬度等因素有关。以北京为例,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人们对于太阳视觉上的错觉也是值得探讨的。例如,早晨太阳看起来比中午大很多,但实际上通过拍照测量,两者大小几乎相同。这是因为早晨的背景如树、房子等熟悉的参照物与中午时背景的无参照物形成了视觉上的差异。

太阳高度角对温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午时太阳的高度角远大于早晨,其直射的阳光使得地面和空气受热更加强烈。

这一话题虽源自古代两小儿的讨论,但其背后的科学道理却是深远而复杂的。希望通过这些科普知识,大家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这一古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