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的产地 河北砚台主要生产地


“笔下乾坤转,酒中紫毫飘。醉卧黄龙梦,易砚情难收。”唐代大诗人李白以诗篇形式深情地展现了其对易砚与易墨的钟爱与赞叹。据传,此诗乃李白踏足易砚发源地黄龙岗后,心有所感而作。

诗中所指的易砚,乃河北的传统名砚,发祥于易州(今易县)。冠以“易”名之砚,亦称“易水古砚”,为国内著名的古砚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与易墨一同在唐代成熟,作为石质书写砚的先驱,与端砚、歙砚齐名,享有“南端北易”之美誉。

据《易州志》记载:“台坛村产制的砚台,其石质不逊于端溪之石。”文中还提及,“砚石呈现紫、绿、白等多色,质地细腻且坚硬,是制砚的上佳之选。”《墨史》及《保定名产》等文献也指出,早在唐代,奚超父子已继承了祖敏的制墨技术,并在易水终南山津水峪地区发现了“易水砚”。

至宋代,易水砚备受赵氏皇族的青睐,名列宫廷贡品中的首位名砚。鉴赏家赞其质地坚润而刚,色泽艳丽且发墨迅速。至明代,鉴赏家再度赞美其质地坚润、色彩光彩夺目、声音清冷等特点。此为古人对易水砚的赞美,将其比作玉石之精粹,并深得之精心雕琢。

现今之徽墨,实源于易县,古易州为华夏墨的源头、砚的故乡。在“文房四宝”中,易州独占其二,足见易水砚在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易水砚所采用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料——紫翠石、玉黛石等,其石质与端歙相比毫不逊色。这些石料上常有天然的黄、白、绿等颜斑点及纹理,质地细腻且硬度适中。所制之砚台具备快速发墨、贮墨、润笔及励毫等优良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