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的意思 金榜题名与科举的关系


古文赞誉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所传达的不仅是赏花之喜,更映照了众多古代读书人内心的愿望——“金榜题名”。这一愿景被誉为“人生四幸”,被视为许多读书者乃至众多家庭的梦想象征。古人言此,亦可理解为一番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在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高考,但科举考试却承载了与高考相似的意义。那么,何为科举考试?其参与条件及流程又是如何?它究竟是读书人的福祉还是束缚?这些问题的答案,日本京都学派传人、学者宫崎市定在其所著的《科举史》中均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相比于以血缘关系为主导的恩荫制度,科举制度的出现,无疑为出身寒门的才子提供了一个实现抱负的平台。历经多年的苦读,学子们无不是为了在科举考试这一关键时刻逆袭成功、名垂青史。翻阅此书,我们仿佛能目睹那些古代书生夜以继日地研读,感受到他们在考场上的紧张与期待。他们手心出汗,等待着命运的转折;他们十年的苦读,即将接受检验;考场上鸦雀无声,只有笔触纸张与翻页之声。

除了对科举制度的深入解读,本书还通过严谨的考证,让我们对古代书生的考试经历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如乡试时需自行购买作答用纸,包括草稿纸与考试专用的朱线纸,否则将无法提交答题。再如乡试分三场进行,其中最后一场的策题原有两天的作答时间,但因正值中秋节,常有考生选择提前交卷。

书中揭示了进士的命运并非单一。有人后稳步晋升,有人则迅速崛起。这背后不仅是个人的才华与努力,更与所处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这让我们认识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恰如时运的重要性。如北宋初期的天圣五年,当时的状元、榜眼、探花后来均成为宰相,而在北宋中叶,因之前及第的进士过多,新考上的进士便失去了立即担任的机会。这也反映了历史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科举史》还揭示了古代官僚制度的复杂性。官与职的区分、的实际待遇差异等,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这也让我们更加理解,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为了选拔人才,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

如同现代高考考场的严格把关一样,古代科举考试也有着严密的程序和规定来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如考官受命后即需进入贡院,以防止请托情况的发生;而糊名誊录法的实施,更是让考官无法通过字迹判断考生身份,进一步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宫崎市定在书中也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例如诗赋的浮华堆砌往往是为了吸引考官注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赋的真实性与价值。这也提醒我们,任何制度都有其两面性。

《科举史》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科举制度的细节与,也让我们对古代读书人的生活与追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