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寓意 除夕的风俗及象征意义
岁末之夜,乃是庆祝新年之际最为重要的时刻之一。在这一天,全家人会团聚一堂,共享团圆饭,交流情感,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夕”这一节日名称却令人有些费解,为何称之为除夕呢?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含义呢?
在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中,有一个与“年兽”相似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名为“夕”的恶兽,每到岁末之时便会出来作乱,危害人间。人们只能躲避在附近的竹林之中。一年中,当人们正在躲避“夕”兽之时,偶遇了一个孩子。他声称自己有办法驱逐这头恶兽。于是,人们依照他的指示,在门上挂起了红色的布条。果然,“夕”兽看到红布条后,却步不敢入。孩子随后点燃了潮湿的竹节,发出劈劈啪啪的炸响声,“夕”兽听到这异样的声响后,惊恐地逃走了。而这个孩子的名字,便是“年”。
尽管这些民间传说与“年兽”的故事相类似,它们都是基于节日的名称而编造出来的故事。或许在古时,当小孩问及大人今天为何叫除夕时,由于大人无法解释清楚,便编造了这样的传说。为了真正理解“除夕”的含义,我们需要从文字的训诂角度去探究。
在甲骨文中,“夕”字与“月”字极为相似。其含义正与月份相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夕,即傍晚的意思。当傍晚时分,月亮开始升起时,‘夕’字便与月有了关联。”
“夕”字还可以引申为一年中的最后一季或一月的下旬。如《尚书·五行传》注解所述:“从傍晚时分到黄昏即为日之夕;下旬即为月之夕;自九月末至十二月即为岁之夕。”“夕”还可以引申为一月的最后一天。
那么,“除”字又意味着什么呢?实际上,“除”字的本意指的是宫殿前的台阶,后来引申出“去除”的含义。但在“除夕”这个词中,“除”并非其本意,而是一个假借字,与“涂”字同义,与其本义无关。
据《尔雅·释天》记载:“十二月为涂。”郝懿行对此解释道:“涂字在古时与荼、舒等字通用。荼也表示舒展的意思。在古代,十二月也被称为舒月。因为十二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过了这个月春天便来临了。虽然十二月的阳气微弱,但已经缓缓地显露出来。”由于古人常使用假借字,如舒借为荼、荼借为涂、涂借为除等,因此十二月也常被称为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