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岁寒三友的诗句 岁寒三友最经典十首诗
“岁寒三友”——松、竹、梅,其美誉源于南宋时期林景熙的《霁山集·五云梅舍记》。在历史长河中,古人以不同的组合对其赋予了深厚的情谊。唐代元结在《丐论》中提及山水、松竹与琴酒为友,而宋代苏轼则将松、竹、石视作友好的象征。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制诗集里记载了南宋画家马远的《岁寒三友图》,巧妙地将这三种元素融合于一幅画中。
在江南的景致中,常可见窗前几竿翠竹摇曳,门外池边一株寒梅傲立。月色下,竹影随风舞动,发出沙沙声响;池边的梅花疏影斜横,水波映出梅花的倩影,阵阵幽香扑鼻而来,构成了一幅清雅宜人的画面。当春寒未退,万物复苏之际,若能身临深山,闻到兰花的幽香,见到其碧叶素蕊;或在白露为霜、落叶纷飞的秋天,篱笆旁的金英灿烂,都为人们带来了秋日里的春意,令人心旷神怡。这便是自然环境中梅兰竹菊对人们的陶冶与启迪。
自唐宋以来,特别是元代以后,梅兰竹菊在画坛上被尊为“四君子”画作。据《梅竹兰菊四谱·小引》记载,这四种植物因其幽芳逸致,能够涤荡人的心灵,被文人墨客所钟爱。他们将梅兰竹菊人格化,赋予其高尚的品性。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兰花生长于深山幽谷,潇洒脱俗;菊花不与群花争艳,却在深秋。而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成为虚怀若谷、发奋进取的象征。
每当秋去冬来,唯有松树和竹子经冬不凋、葱绿长青。再加上傲雪凌霜、冲寒怒放的梅花,便又构成了“岁寒三友”的新一轮美誉。早在唐代,李邕的题画诗就已有提及。宋代画家赵孟坚的《岁寒三图》以墨笔生动描绘了松竹梅的形态。林景熙与《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描述亦证明了这三位“岁友”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