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凿壁偷光是出自谁的苦学故事 凿壁偷光是寓言故事吗


历史研读,智慧之源;学问深究,人生之丰。今日再叙成语“凿壁借光”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凿壁借光”源自晋代葛洪所著《西京杂记》卷二,原句为“衡勤奋好学却无烛火照明,邻家透壁而照之,于是衡穿壁引导其光,将书本置于其光下以阅读。”这便是在表达于困境中坚持不懈学习的精神。

西汉时期,一个来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童,名叫匡衡。他自幼向往书海,然而家庭境况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让他走进学堂。在依靠亲戚启蒙识字后,他获得了阅读的初步能力。

匡衡无法承担书本的费用,便通过劳力换取读书的机会。他常为富户做些短工,却不要工钱,只是请求他们借给他书来看。这种勤奋的追求,令人为之动容。

年岁渐长,匡衡成为了家庭的重要劳动力。白日在田地里辛勤劳动后,只有午间的片刻闲暇能够看些书籍。他必须花费十天半月的时间才能读完一卷书。匡衡心中不禁思索:如何在繁忙的农活之余,也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读书?夜晚的时光是否可以加以利用?匡衡家境贫寒,连一盏灯的油都买不起。

某夜,匡衡躺在温习白日所读内容时,突然发现东墙透进一缕微光。他迅速起身查看,原来是邻居的灯火通过墙壁的缝隙透过来。灵机一动之下,他找来一把小刀扩大了这个墙缝。透过的光线随之更明亮,他便靠此光读书学习。

正是凭借这种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精神,匡衡最终成为了学识渊博的人。建昭三年,前任丞相因病离世后,匡衡因其声望得以继任丞相之位。在重视个人品德的社会中,维持贫穷但不减对知识的渴求和积极学习的形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在众多传扬之下,“凿壁借光”的故事流传后世。虽然至今不得知这传播是否有他的影响所致,但在当今社会的竞争格局下,我们依然要学习和弘扬这种勤奋苦读的精神。

与“悬梁刺股”相似,“凿壁借光”都是激励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的故事。现今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他们的学习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