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的下一句 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孙会昌 ★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冰心(谢婉莹)的祖父谢子修先生,汲取古人智慧所形成的自勉联及家训,用以教育后人。此训源自《老子》的“知足不辱”,告诫人们要懂得在物质享受、名利和地位上的满足,避免贪欲带来的屈辱。这其中既蕴含了的思想,也反映了抑制不合理的欲望、维持身心和谐的智慧。“知不足”则源于《礼记·学记》的,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来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正,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有为”意指有所作为,取自《礼记·儒行》,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强调珍惜生命,等待发挥作用的时机;而保养身体,更是为了有所作为。“弗为”则强调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做,出自《孟子·离娄下》,意味着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徐特立等无产家、教育家以此为座右铭,为青年人指明了修身养性的方向。

冰心对祖辈的有着独到的理解:对于某些事情要知足,如生活上的需求;而对于学习、事业上的追求则永无止境。她将这联挂在书斋内,时刻谨记祖训。

知足与不知足需视情况而定。正如唐代的杜甫所描述的那样,社会存在着贫富差距。对于被剥削者来说,简单的知足并非解决之道。在必要的时候,应当鼓励他们,推动社会进步。对于那些心怀非分之想的人,“知足常乐”或许能成为拯救他们的良。

自知之明是人的宝贵品质。不应自我感觉良好,而应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强调了持续学习的必要性。高尔基的名言也激励着人们不断学习,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的进步做出贡献。

对于“有为”,意味着应做的事必须去做;而“有弗为”则强调了不应做的事坚决不能做。良知良能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知道何时该做什么,何时不可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恶有大小之分,但都值得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善小恶都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大善如苏武、文天祥等历史人物,他们坚守节操,名垂青史。反之,《贰臣传》中的人物则是大恶的象征。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概念:对、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社会公益有利的事情即为大善;反之则为大恶。保持社会团结的小事可视为小善,违反此道则为小恶。

大小善恶之间有时存在联系,尤其是大小恶之间。若任由小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有的例子,但为数不多。

经过一番冗长的叙述,我的目的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明白并践行:“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