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的意思 老生常谈的典故


管辂,生于209年,卒于256年,字公明,祖籍平原(现山东德州平原县),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知名术士。他自幼聪慧,仅八、九岁时就喜好仰观星辰。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深入钻研《周易》,精通卜筮、相术,甚至能习懂鸟语。据传,他的每每精准无比,技艺高超至出神入化之境。管辂为人宽宏大度,常以德报怨。在正元初年,他担任了少府丞一职。此后在北宋时期,他被追封为平原子,成为历史上备受尊崇的术士。

管辂在历史上以其卜卦观相的技艺而著称,被后世尊为祖师。成语是语言中的精粹,经过长期使用和提炼而成。它们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比一般词语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并且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三个来自管辂言谈话语中的成语——“老生常谈”、“魂不守舍”以及“要言不烦”,均在浩如烟海的成语中独树一帜。

其一,“老生常谈”。此成语源自《三国志·魏书·管辂传》,原意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话题,即没有新意的言论。现在常用来比喻那些听惯听厌的陈旧话语。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管辂被吏部尚书何晏请去。何晏的另一位友人邓飏也在场。何晏询问管辂关于卜筮的问题时,邓飏对管辂的回答评价为“此老生之常谭(谈)”。而管辂则巧妙地反驳道:“夫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谈)者见不谭(谈)。” 这也正展示了他在应对困境时的智慧和敏锐。

其二,“魂不守舍”。此成语亦作“魂不守宅”,源于《管辂别传》。意指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不集中。

据《辂别传》记载,管辂曾对舅夏大夫描述何、邓二人的气色与神态。其中提到邓之行步与常人不同,称之为“鬼躁”;而何之面色则表现为“魂不守宅”,精气疏散如烟雾浮于枯木之上。这些都是指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异常。

其三,“要言不烦”。该成语也出自《管辂别传》,意为说话扼要简明。

在另一段记载中,管辂为何晏论《易》时所提出的见解极其明确,触类旁通。晏赞赏说:“君论阴阳此世无双。”当时邓飏不解问为何你言语间从不用到《易》中的辞义时,管辂回答:“夫善《易》者不论《易》也。”这种高超的见解令晏含笑赞叹:“可谓要言不烦也。”

提及李志奎先生,他是1975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的传统文化爱好者。现任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馆员,并荣获“齐鲁文化之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