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的意思 衣冠是什么动物
清代官服及其补子概览
补子,亦称“胸背”或“官补”,是明清时期官服上的特色装饰。它为方形或圆形织物,置于官服的前胸或后背。不同,其纹样形式亦有别。文官多用飞禽图案,武将则用猛兽图案。补子的得名便源于此。
补子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武则天时期,其制度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记载。到了明代洪武年间,补子定型,并逐渐在清代得到完善。文官的补子图案包括仙鹤、锦鸡、孔雀等,而武官则以狮子、豹子、老虎等动物为饰。
补子不仅代表了身份和等级的标志,还是礼教制度在服饰中的体现。在晚清时期,由于鬻爵之风盛行,品级变动频繁,出现了空白补子,上面的动物图案可以粘贴或撤换。
关于空白补子的补充说明
可粘贴至空白补子上的动物图案
补服,亦称补褂,前后缀有“补子”,绣有鸟兽纹样。文官的补服以飞禽为饰,武官则用走兽。此传统可上溯至唐朝,武则天曾以袍服定品级。在补服的历史长河中,鸟兽纹样成为了“衣冠”的象征。
在明清两代的官服中,补子是古风的延续。清代画家周培春曾绘制《品级图册》,展示了清代的补服。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系列明清时代的补子实物图片。
一品至九品文官的补服示例(部分)
一品麒麟补服
二品狮子补服
以此类推,逐一展示其他品级的文官补服
我们也展示武官的补服,如一品至六品的豹子、虎、熊等补服。
还有清代的团鹤、雉鸡、云雁、白鹇等各类补子实物图片。
这些代表品级的神奇动物,至今仍活在许多人的心中和历史记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