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
当提到“青出于蓝”这一俗语时,大家都自然联想到《荀子·劝学篇》中的那句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不仅象征着后浪推前浪的态势,更强调了刻苦钻研、努力超越的道理。其深刻内涵或许可以从荀子及其学生、韩非、张苍的成就中得到最好的诠释。他们虽同为儒家学派,却各自独树一帜,辅秦始皇一统六国,韩非则成为法家之集大成者,张苍更是汉朝丞相兼数学家,编纂了《九章算术》。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颜色等级观”。
上图:古代的与车马息息相关。
周朝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从天子到,每个阶层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标志。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划分,连动物、饮食餐具乃至出行方式都无一例外地被赋予了等级的色彩。
- 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自有各自的地位。
- 牛羊猪狗这些动物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 鼎和盂这些饮食餐具也象征着不同的地位。
- 出行时所乘的车马更是区分身份的重要标志。
正如我们所知,连颜色都有明确的等级之分——正色与间色。
上图:锦衣卫飞鱼服。
正色包括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而间色(或称贱色)则是由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在古代社会中,间色最初被视为正色的混,后来逐渐泛指染色不成功的颜色。
尽管周人曾试图以颜色来区分贵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风尚的变迁往往令这种制度趋于消解。比如紫色起初因难提取而归入间列,却因帝王之喜好而地位迅速攀升。如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喜爱紫衣而引发全国追流。然而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礼制的崩坏,紫色已不再是间色的代表,而是成为的象征。
秦朝的与汉朝的建立标志着新时代的来临。经历了楚汉相争后的汉朝面临着恢复民生的任务。故而初期的汉朝推崇节俭之风。
但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后,国力恢复便使得奢华之风逐渐抬头。而紫色的崛起则代表了的认可和贵族的显赫。此后历朝官服颜色的制变迁中,都遵循着类似“三品官以上服紫色”等制度。
直至近代社会到来,才使得各种颜色得到真正的和重生。
文末略谈参考文献:[略列举原文中提到的参考文献]
颜色的背后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既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又蕴社会等级和风尚变迁的痕迹。只有在今天这个没有等级制度的时代里,我们才能欣赏到五彩斑斓的世界。
文:杨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