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大暑
小暑之际,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当太阳黄经达到105°时,标志着小暑的到来。暑字含义为炎热,而小暑则表示初热,尚未达到最热的程度。这一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均与之相符。
至于大暑,此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喜热作物快速生长的阶段。其气候特点表现为:当太阳的斗柄指向丙方时,天气程度超越了小暑,因此得名大暑。
在潮湿且闷热的小暑时节,人们需特别关注对脾胃的养护。由于高温、低压及相对湿度较大的气候条件,容易感到烦躁、疲倦,并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这些症状多由暑湿之气侵入所致。
暑湿之气容易对脾胃造成损害,损耗的精气。因为脾胃及其经络是连接身体各部位的枢纽,各器官需要通过这一枢纽获取营养以维持健康和精力充沛的状态。湿气是脾的克星,过重的湿气会导致脾胃功能衰弱,甚至引发相关疾病。在暑热时节,对脾胃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小暑的到来,进入了治疗“冬病”的最佳时期。所谓冬病,是指那些在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通常与寒邪有关。由于小暑后天气转热,的气血运行旺盛,这有助于抑制体内的寒邪。此时进行治疗可以对冬季旧病的复发起到预防作用,效果显著。
在炎炎夏日里,补水与补钾同样重要。小暑前后气温会迅速上升,容易失去水分,因此需要及时补充。除了直接饮水外,还可以煮制绿豆汤、莲子羹、酸梅汤等营养汤品来补充水分。这些汤品不仅能止渴散热,还有助于清热解毒、养胃止泻。
在大暑期间劳作或活动时,人们会大量出汗,导致钾等矿物质随汗液流失。除了补充钠之外,还需注意钾的补充。饮食中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如茶、豆类、玉米、红薯、牛奶、鸡肉、鲤鱼、黄鱼等应成为大暑时节的饮食重点。
在大暑高天气下,为避免脑血管病的发生,建议人们保持心境平和、减少杂念、聚气凝神以养护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