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灯的来历和意义 放孔明灯的寓意
孔明灯并非为许愿而生,它承载着特殊的使命
(现代孔明灯的放飞)
在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长城》中,长城、、火器、以及孔明灯等“元素”得以展现,其中孔明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孔明灯并非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创,其发明者的身份至今仍无定论,但从历史资料来看,它作为人的一项伟大发明,曾让国际社会为之惊叹。
提到孔明灯,有人会误认为它是诸葛亮所创。至今没有发现记录显示诸葛亮曾发明过孔明灯。从字面意义理解,“孔明”二字并非源自诸葛亮的字,而是因为这种灯的特殊构造,四周需围挡起来以使光从孔洞中透出。
孔明灯古称“飏灯”,因在空中飘扬而得名;后来又因使用松脂作为燃料,被称为“松脂灯”。在古代,它主要用于夜间军事活动的信息传递和作为“信号灯”。而今,人们则把这种灯视为“许愿灯”,多用来祈愿。
作为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孔明灯的具体发明者及其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原理上讲,早在秦汉时期就已能制造出类似的灯具。
(古人让鸡蛋壳升空的智慧)
据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十五·鸟卵》记载,“艾火令鸡子飞”,即通过燃烧的艾火使鸡蛋壳升空。东汉时期的学者高诱对此进行了解释,描述了如何利用热学原理使鸡蛋壳飞起来。
现代热学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受热气体膨胀向下,推动物体上升。这一原理在现代被称为“热气球”,但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古人发现并应用,可谓是一项“黑科技”。
尽管古人不了解其中的热学原理,但他们将其称为“术”,并作为一种秘术在古代流传。如北宋的苏轼就在其《物类相感志》中记载了让鸡蛋壳飞起来的技巧。
(孔明灯原理的探究)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古人能够使鸡蛋壳升空,但现代科学家在尝试复制这一现象时却屡屡失败。这其中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孔明灯的发明,最初并非为了民间使用,而是用于军事。直至晚清时期,孔明灯都是指挥作战和传递情报的重要工具。
以明代将领戚继光为例,他曾使用孔明灯(灯笼)来指挥抗倭。在他的《纪效新书》中就有相关记载。除了灯笼外,还有白、蓝、黑、红等多种颜色的灯笼,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传递出复杂的指挥信号。
(古代兵书《武备志》中关于孔明灯的记载)
唐宋时期,孔明灯已经被广泛使用并技术成熟。随着造纸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蜡纸制作孔明灯,这种纸不仅阻燃、防雨淋,还聚气。
古代孔明灯的制作方法与现代相似,通常是用竹篾制成球形灯架,不设出口,糊上纸以防漏气。灯内点燃松脂,热空气充满灯内,使灯得以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