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娟指的是什么意思 婵娟比喻什么意思


的四大传统佳节之一——中秋节,它不仅仅是月亮圆、人团圆的日子,更是承载着人们对家人和远方的无尽思念的特殊日子。从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的笔下,都不乏对中秋节的描绘和咏叹。而在无数咏唱中秋的诗篇中,最被广泛传唱和流传千古的,无疑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它道出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和对远在他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婵娟”二字,流传千年,其意美不胜收。众所周知,这里的“婵娟”指的是月亮。那么在古代的诗文中,“婵娟”一词还有哪些美好的释义呢?

婵娟在古诗文中的多种释义

(1)描绘美好的人或物

在古代,“婵娟”不仅可以用来形容女子、花草树木的姿态美好动人,还可以用来描绘月色皎洁美好的画面。例如在唐代的孟郊的乐府诗《婵娟篇》中,便将“婵娟”一词运用得淋漓尽致。

花之婵娟如春泉之流;竹之婵娟如晓烟之轻;女子之婵娟则不单是美艳,更是一种风韵;而月亮之婵娟,则令人心生怜爱。

(2)指代

在南唐后主李煜的《书灵筵手巾》诗中,“婵娟”便是指,特指大周后周娥皇。

诗中写道:人生共度憔悴时,壮岁却失婵娟颜。汗手遗留香渍处,眉间痕迹染黛烟。

(3)指代明月或月光

在古代诗文中,“婵娟”常常被用来指代明月或月光。除了众所周知的“千里共婵娟”,还有许多其他诗句也运用了此词。

如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在《霜天晓角·寿贾教》中的词句“婵娟银海出,木犀新雨湿”;晚唐诗僧齐己在《中秋月》诗中写道“中秋夜的婵娟之影,正映照在五侯残酒的池中”。

无论是用来形容人、物还是月亮,“婵娟”一词都为古代诗文增添了无尽的韵味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