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下雨有什么说法吗 新坟下雨有什么说法
导读: 俗语“三伏天象异,新坟遍地起”的背后含义,明日入伏,您知道“三象”指的是什么吗?
随着季节的,我们又迎来了最炎热的季节——三伏天。今年,入伏的日期特别早,落在了7月15号,农历六月初十。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庚辰日,便是这般炎热的开始。
在我国,入伏之日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年更显特殊,因其早于常规,且为双日子入伏,又是辰日天马日。这样的日子被视为母伏,预示着丰沛的雨水,为农田带来了生长的希望。
而民间俗语“三伏天象异,新坟遍地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三象”究竟指的是什么现象呢?让我们一同探究。
第一象:入伏日的大晴天
俗话说“入伏晴,旱死豆”,意味着如果入伏这天是晴天,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干旱,连耐旱的黄豆都可能受影响。适度的雨水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在炎热的伏天里,水分蒸发迅速。若长时间无雨,土地会呈现干旱状态,对农作物生长不利。频繁的降雨才是农作物的最佳伴侣。
“五天不下雨一小旱,十天不下雨一大旱”这句话便是对夏季天气状况的写照。故而,夏天时常下雨或是每天小雨一场,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第二象:入伏天的异常低温
入伏本应是全年最炎热的时期,然而如果出现异常低温,则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这种情况通常表明冷空气未完全撤退,温度未能上升至适宜的水平。
如黑龙江今年的情况所示,持续的雨水与低温已对庄稼的生长造成影响。对于依赖温度的农作物来说,低温意味着生长缓慢甚至可能无法在有效期内成熟。
第三象:入伏天的雷雨天气
有人认为入伏打雷下雨是正常现象。然而实际上,急促的雷雨可能带来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从而引发洪涝灾害等严重问题。
今年我国南方的强降雨过程便是一个例子。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如城乡内涝、山洪爆发等可能造员伤亡或失踪。入伏时的雷雨天气并非好兆头。
在三伏天里,晴朗且适度的温暖才是最好的天气。如果出现上述的“三象”,则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这也验证了老祖宗留下的俗语或谚语所蕴含的智慧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