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滋味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第十章 孔子在齐国的日子
著者:王封臣
六、孔子 “三月不知肉味”的深意探究
在《说苑》的《修文》篇中,描绘了孔子在齐国的亲身经历。当时,孔子驾车来到了齐国的城外,偶遇一童子携壶同行。孔子的好奇心驱使他仔细观察了那个孩子,见他气质纯净,心神专注,举止严谨。孔子急忙对驾车的人说:“快一些,《韶》的演奏就要开始了。”当孔子听到《韶》的演奏时,竟然沉醉其中,以至于三个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沉醉其中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他感叹道:“没想到音乐的魅力能到如此地步。”(述而7.14)
这段历史流传下来的故事,就是著名的“孔子听韶,三月不知肉味”的由来。对于这一说法,有人表示质疑,认为没有人能够听音乐到三个月尝不味。
孔子的拥护者们则坚称这是圣人的境界。他们引用《大学》中的话“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来解释孔子被《韶乐》深深吸引,听后不断在心中回响品味,因此食而不知其味。他们认为这是对圣人境界的误解。
质疑者则反驳道:难道圣人连自己的心境都难以掌控?一首曲子就能打乱圣人的心境?
拥孔者则进一步解释说,这恰恰证明了《韶乐》的美妙之处,它深入了圣人的内心。然而质疑者仍不认同,提出圣人之心不凝滞于物,不可能让音乐在心中留存三个月。
对于这种争议,拥孔者提出另一种观点:或许是传抄过程中的误写,“三月”其实是“三日”的误读。而质疑者则指出,《论语》中其他地方的“三日”并未被误写为“三月”,对此如何解释?
对此,拥孔者再次解释说,其实是因为一个字在传抄过程中被误写成了两个字——音和月。原本的意思应该是“子在齐闻韶音不知肉味”,说的是孔夫子在听音乐会时太专注了,以至于忘了嘴里的肉味。
其实这种争议和解释都是多余的。我们大可把这句话看作是孔子对《韶乐》的赞美而采用的夸张修辞手法。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并不真的出了一身冷汗,只是强调害怕的情绪罢了。对于孔子的这种表达方式,我们无需过度解读,更不应带着有镜看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