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似真珠月似弓为什么不是珍珠
我在网络上偶然邂逅了一篇关于白居易《暮江吟》的读者分享。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之墨宝
深藏其情的诗歌悄然吸引人注目。
唐代诗歌韵律高远,意境绵长。一道残阳的光辉倾泻水中,半江映着幽静之色,半江透着霞光万道。
细细品读之际,我不禁有些恍惚,尤其是当他写下“露似真珠”时,我短暂地迟疑了一下。记忆中似乎应该是“珍珠”。于是,我立刻上网查证,果真我记错了。
网友们的评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一位网友的反馈勾起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原来在90年代他用的是人教版课本且写着“珍珠”。此刻我的疑问在心内激荡,难道是如今的版本有变化吗?心内倍感迷惘。
经过查阅资料我得知,在课本注释以及现行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真珠”一词的解释是:同“珍珠”。然而这并不等同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通假字的关系。因为在古代,“珍珠”的确存在两种不同的称呼,“真珠”与“珍珠”虽然意思相同,但它们之间并不构成字与字的通假关系。
我还了解到,“真珠”一词在古代的语境中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它不仅指代“珍珠”,还常被用来形容“水滴”、“露珠”等自然之物。它也曾用来象征性地描绘帘子、酒以及的眼泪等人文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