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是什么意思 纨绔的解释
在现代中文语境中,纨绔一词用以泛指身着华美衣饰的富贵人家子弟,同时也指代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虽然在字面上看来,纨绔与纨绔子弟似乎含义相同,但在古汉语的语境中,纨与绔各自独立,具有独特的含义。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究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1. 关于纨的探究
纨,音读为wán,虽在甲骨文中未有记录,但应是在金文或篆书时期形成的字。《说文解字》解释道:“纨,素也。从系,丸声,指白致缯,即今之细生绢。”其本意是指一种精致洁白的薄绸。在《战国策》的《齐策》中便有“下宫糅罗纨”的描述,而在《西游记》中则以“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纨”来形容夏日的凉爽。
2. 关于绔的深度解析
绔,发音为kù,同样在甲骨文中没有记录,应也是在金文或篆书时期产生的字。《说文解字》释义为:“绔,胫衣也。”即今天所说的套在上的护腿衣物。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提到“绔”,而在《后汉书·马援传》中有“身衣羊裘皮绔”的描述。而在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则有“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句子。
3. 纨绔一词的演变
纨绔作为词组,最早出现在《汉书·叙传》中,用以描述与王、许子弟为伍的生活环境:“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非其好也。”这里的“纨绔”即指代富贵人家的子弟。《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描绘更是将“纨绔”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即使从字面上看也不是什么好话。
4. 古代服饰制度的探究
提及纨绔,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些过着优裕生活的富家子弟。这种词语的使用与我国古代的服饰制度紧密相关。古代人的基本服装款式为上衣下裳,而裳在古代服装中指的是遮盖的衣物。为了保暖和遮羞,人们逐渐发展出更为精细的服装款式,如胫衣等。在书面语中,“胫衣”即为今日所说的绔。
在古代环境下,为了保暖和保护腿部,人们会在上套上像长筒袜一样的“胫衣”,即今日所谓的绔或纨绔。这种服饰在先秦时期是非常普遍的。
5. 澄清误区:绔并非现代之裤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绔即裤子,但这是错误的。绔是古代的胫衣,而现代的裤子是几百年之后才出现的服饰。在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之前,人们并没有裤子的概念。他们的衣服、裳和胫衣是分开的,腿裆里没有遮挡和约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裤子由护裆装束发展演变而来。一般认为,护裆装束是从战国时期由北方游牧传入中原的。由于骑马射箭时腿裆需要保护,于是产生了护裆的需求。后来,人们将胫衣的两条腿连接起来,加上提兜,形成了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