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如蛆附骨 如鲠在喉


利益相关的声明:作为古尔德与郎总粉丝的双重身份。

记得之前我在写关于2020年华语唱片Top 10的推荐时,提及了郎朗的《哥德堡变奏曲》,那时我曾表示对其评价不佳。此事引起了众多听友的关注,纷纷向我追问我的具体观点。

提及2019年,我心中郎总的那本《Piano Book》实乃我心中的不灭之光,其中曲子反复在我耳边萦绕,仿佛整个季节都能听到那熟悉而令人心安的旋律。而当我听到那些旋律时,亦时常回想起,我家中女儿也正在练习琴技,能以郎总的音乐作为范例,确实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曾几何时,我对郎朗的印象是一位技术型的钢琴家。但听其《钢琴书》后,他的演绎却带给我深深的艺术享受。尤其在弹奏德彪西的曲子时,那份浪漫情调深深触动了我。他比Alice Sara Ott,甚至在某些时刻也让我更添对音乐的新认知。他的作品《车尔尼》更令我体验到如飞驰的感觉,其曲目不仅为飞翔之曲,更是通往自由的桥梁。而在《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的演奏中,更是听到他那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至于那曲子背后的历史巨擘——。在《钢琴书》中,他演奏了的前奏曲与G大调小步舞曲等经典曲目。他以精湛的技巧演绎出浪漫色彩,同时也不忘保持克制与高雅的演奏风格。这种风格也深深影响了我的女儿,她在家中聆听范奏后竟能模仿演奏出的小步舞曲。

对未来的音乐探索,我的期望总伴随着另一位大师——古尔德。对于他的《哥德堡变奏曲》,我在长时间里都视其为心灵的一种寄托。每当我沉浸在它的旋律中时,都能找到一种平静与宁静。当得知郎朗即将推出自己的《哥德堡变奏曲》时,我满心期待。

遗憾的是,我对此次的演绎并不满意。我深感其演奏中缺乏某种灵魂与深度。在听的过程中,我感到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对于其“不知所谓”的演绎方式,我深感困惑。这首曲目蕴含了深意与普世感,而郎朗的演绎中更多的是自我展现与技术的炫耀。我感到他的演奏似乎对作品进行了意恣意扭曲,将浪漫流于形式而忽视其真正的内涵。至于他对的理解与审美趣味,更是让我感到惊讶与不解。我理解他在技术上的卓越,但音乐并不仅仅是技术所能表达的。

以知乎上的一个话题为例:有哪些曲子听完后仿历了一生?其中《哥德堡变奏曲》被提及。但希望它不是由郎朗演绎的版本。他的这一版本让我感到混乱与不适,仿佛这一生被草率地呈现出来。我们期待的是那种能触动灵魂的演奏,而非仅仅技术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