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的5个基本要素
有句古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教师面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备课,对考生的面试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备课是教师根据所教科目的课程标准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这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更是整个教学活动展开的前提。无论是教资面试还是教招面试,都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梳理教学思路,完成教学设计,并能够完整地呈现一堂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备课、掌握备课技巧、并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呢?陈萍将结合备课的三要素为您揭示其中的秘诀。
备课三要素
1. 学情理解
理解学生情况是备课的起点。在备课时,要明确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设计教学环节。这里的学生情况主要分为两大类:小学生和中学生。
从宏观角度看,小学生在认知思维、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方面与中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小学生能够直观地认知事物,擅长模仿,并能在学习中积累基础知识。小学课堂以活动为主;而中学生则能运用抽象思维,具有内化和外现能力,能在学习中形成基本技能,所以中学课堂更注重实验与探究。
2. 课程标准的把握
理解课程标准是备课的基础。在备课时,需要领会四个课程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之中,以体现新课程的诉求。这也是考官考核的依据,更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在解读时,要注意将前言中的基本理念融入到试讲课程中;课程目标是整体目标,对具体教学目标有指导意义;把握知识的顺序及前后联系是课程内容的重点;而实施建议则关注教育者对学生的教学建议。
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运用课程基本理念,关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
自课程后,四个课程理念差异显著。例如,课程目标不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是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应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
3. 教材的分析
教材是备课的重点。通过分析教材的正文、图形、探究活动和习题,考生可以发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
教材通常包括标题、正文、活动和习题四个部分。其中,正文篇幅最大,常用于陈述本课要点或解释知识点;图形则分为欣赏图、情境图和要点图;探究活动是重难点的练习,也是正文的补充;而习题则可用于确定课文的重难点,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