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成本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期末价值评估
在会计的期末阶段,对存货进行价值重估与调整是一项关键任务,这有助于企业财务报告的精确性,并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经济状况。期末的价值评估涉及多种计价方式、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 成本与可实现价值的比较
- 企业初始计量存货的成本,即实际成本,包含了购买、生产和相关费用。
-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NRV)是指预计的销售价格减去预计的销售费用。当存货的预计销售价值低于其实际成本时,企业需按净值调整存货价值。
- 低于成本的处理策略
- 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成本,会计人员会进行减值处理,调整其账面价值至可变现净值水平,这一调整会体现在损益表中。
- 计价方法的选用
- 加权平均法:期末时,通过计算加权平均成本来确定存货的账面价值,此方法将期内所有购入存货的总成本除以总数量。
- 先进先出法(FIFO):依据此法,期末存货的价值按照最早购入的成本计量。
- 个别计价法:针对特殊高价值的存货如艺术品、贵重原材料等,会逐项确定其期末价值。
- 实际成本法:某些企业采用此法,期末存货的价值按实际成本计量,不作其他调整。
- 减值测试与准备
- 企业会定期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评估其可变现净值是否低于账面价值。如有减值迹象,需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 计提时机与金额: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实际成本时,便是计提减值准备的合适时机。计提的金额为二者的差额。
- 减值准备的转回:若以后期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回升,超过其账面价值,企业可转回部分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但转回金额不可高于原先的账面价值。
- 案例解析
- 案例一:减值处理某企业因市场变化需对存货进行减值处理。
- 案例二:FIFO法的应用某零售商采用FIFO法进行期末存货价值确认。
- 案例三:减值准备的转回某企业因市场回暖而调整了之前的减值准备。
对存货进行期末的价值评估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的计价方式和及时的账面价值调整,可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理解和掌握这些评估方法和原则,对于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