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立秋 2017立秋具体时间


立秋之际,民间流传着关于立秋早晚的谚语:“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样的说法是否真实可靠呢?

依据传统观念,“早立秋”是以农历日期来定的,若在农历六月则为早立秋,反之在七月则为晚立秋。而今年立秋恰逢农历六月廿七,因此被归类为早立秋。

“晚立秋说”则以具体时间点来区分。若立秋发生在上午,则为早立秋;若发生在下午,则为晚立秋。更有甚者,严格的说法认为只有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这两个时间段内,才能准确判断是早立秋或晚立秋。今年进入立秋的确切时间是8月7日21时30分34秒,这样看来,今年被视为晚立秋。

表面上看来,按照农历来划分的“早立秋说”似乎更符合农事活动的规律,而以时点法划分的“晚立秋说”则显得较为复杂且内部存在矛盾。

那么,这精确到秒的立秋时间点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背后涉及到农历与节气的关系。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而二十四节气则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每15°设置一个节气。通过计算太阳运行到特定位置的时间,我们可以得出精确的节气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农历月份的划分依据月相变化。从朔日(即月亮几乎看不见的时候)开始算作月初一,到下一个朔日为一个农历月。这与由太阳位置决定的节气及由太阳与月亮相对位置决定的农历月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探究,节气与太阳息息相关,而农历则更多地与月亮相关联。尽管温度和季节变化受太阳影响,但使用太阳历来预测天气变化似乎更为可靠。

对于今年“晚立秋”的说法是否成立,我们需要用实际数据来验证。气候中心对近十年的立秋年份进行了气温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气变化并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

具体来说,虽然2014年被认为是晚立秋的年份,但当年的气温实际上偏低;而2016年虽被视为早立秋年,但气温却偏高。这说明早晚立秋与实际气温之间并无明显联系。

气象专家也指出,通过数据统计发现,立秋早晚与之后的温度高低并无相关性。无论是正相关还是反相关,都不存在明确的联系。

进一步分析各城市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早晚立秋与气变化并没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对于平均气温和极端高温这两个关键指标而言,各个城市在早晚立秋的差异上几乎没有明显区别。

对于那些谚语中的预测说法不必过于执着。实际的天气情况是由当时的大气环流和冷空气活跃程度所决定的。无论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都只是历史流传下来的说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