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等于号怎么打 _ _怎么打出来手机


在数学领域中,数的关联性理解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构成了数学中最为基础且核心的连接纽带。这些关系,包括大于、等于和小于,皆有特定的符号和词汇来描绘。

“大于”符号“>”,当它出现时,意味着其左侧的数值在量上超越了右侧。例如,3大于2,或是任何两个变量x、y之间的比较。同样,“小于”符号“<”,则表示左边的数值低于右边。如1小于2,亦或是其他数值的比较。而“等于”符号“=”,它所传达的是两边的数值相等,如1加1的结果为2,或任何等价的数学表达式x等于y。等于号实际上代表着一种等价的关系。

理解这三种大小关系的基础在于等量关系的认知。只有先对等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们才能进一步扩展到不等的关系中去。比如,想象小红拥有5元,而小明也同样拥有5元,这时他们的金额是相等的,即5等于5。但当小明花费了部分金额后,剩下的数量与原先不同,那么原先的等量关系便不再适用,转而引入“大于”或“小于”来描述新的数量关系。通常,这些符号的开口方向总是指向较大的数值。

对于等于号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深入探究。

关于等量关系的表示。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仅仅代表“结果”,而对于算式中的等量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比如,算式2加8等于10加5最终等于15,若未能真正理解“=”所代表的“等价关系”,便容易陷入理解的误区。

为了纠正这一误区,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如“3加2与5哪个大或小”、“8加2与5哪个相等”这样的问题来加深理解。思考为何要使用“=”、“>”或“”或“<”进行连接,从而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这些符号是数量关系的直观表达。

等量推理的表示。以心算45加37为例,常见的口算方法是先分别计算40加30等于70,再计算5加7等于12,最后70加12等于82。或者先算45加30等于75,再计算75加7等于82。如果我们将心算过程表示为45加37等于45加30加7或45加37等于(40加30)加上(5加7),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心算的记忆方法,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等于号两侧算式之间的等量关系。

这样我们便从关系性思维的视角去看待并分析问题,将更多的注意力从单纯的计算教学转移到关系性质的教学上。这也为代数思维提供了早期的启蒙和渗透,真正达到了思维训练的目的。

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 本书《数学建模33讲:数学与缤纷的世界》定价89.9元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