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什么意思 书香门第中的书香原意指的是什么


汉字,其甲骨文字形①,乃一则会意字。右上方象征着一手握笔,下方则代表了书写的器物或载体,这无不诠释着文字的诞生与使用。依《说文解字》所言:"书,著也。""书"字的核心意义即在于书写。

继之以金文字形②,其上依旧为笔之形,而下方变化为"者"字,形声字因此诞生,"者"不仅表声,且因与"著"音近,亦兼具表意之用。

至小篆字形③,则与金文形制相仿。楷书繁体字形④,则将下方的"者"简化为"曰",虽简化了字形,却难以窥见其造字的初衷。

曾言:"上古结绳记事,后世以书契代之。"此处的"书"指文字,"契"则是刻木而书。可见,文字的使用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许慎在序中讲述道:仓颉造字之初,依据物类形象化而称之为文,之后形声相益成字。他将写在竹帛上的文字称为"书",竹帛即是纸张发明前的主要书写工具。

古人依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归纳出六种造字方法,即"六书",周代已有此名,东汉时具体定名为: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和形声。此六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废除异体,定书体为八种。一为大篆,二为小篆,另有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等。

  • 大篆源于周宣王时期的太史籀所写,秦时称其为籀文;
  • 小篆则为、赵高等人在大篆基础上省改而成;
  • 虫书则是形象化的字体,用于装饰性强的场合;
  • 摹印根据小篆变化而来,用于玺印和印章;
  • 署书刻于封缄文件或匾额上;殳书则刻于兵器;
  • 隶书则从篆书演变而来,笔画方折,更便于书写。

上述所提大篆、小篆、虫书、隶书为四种主要字体,"八体"中其余四种则为这四种字体的不同应用方式。

继楷书之后兴起,它由隶书演变而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堪为楷模。此楷书自东汉始,至今仍广泛使用。

南宋林景熙诗云:"书香剑气俱消散,虚度乾坤父母身"。提及印刷术发明后的"书香",虽墨有气息,但何以称"香"?

原来,古人为防蠹虫损毁书籍,常在书中夹入芸香草。芸香浓郁芬芳,可驱蠹虫。"芸帙"、"芸编"常代指书籍,"芸窗"、"芸馆"则为书斋的雅称。图书馆也因芸香之气而得名为"芸台"。白居易曾为"芸香吏",诗中写道:"一为芸香吏,三见牡丹开"。然现今书籍防蛀用已变,古时的闲适生活已难再寻。

-

出自许晖所著之《汉字里的 古代博物志》

探索汉字中的文化 ¥89 购买